第三单元学情评估
复兴中学夏令营正筹划开展以“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为主题的研学旅行活动,邀你参与。
活动一寻找诗和远方
一、语文积累与运用(35分)
1.胜日寻芳景,皖山皖水情。请你完成下面题目。(11分)
(1)为了让同学们有更好的研学体验,夏令营负责人决定在活动前就“研学手册”向同学们征求意见。请根据情境将对话补充完整。(2分)
负责人: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希望大家积极建言献策。
李华:我觉得可以编写更具体的研学任务,让同学们明确知道我们研学都需要做些什么。
张亮:除此之外,“研学手册”中还应该有“研学须知”,明确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保障研学旅行活动能顺利进行。
负责人:这些建议都非常好,我们接下来具体策划一下每个模块的内容……
(2)李华同学在活动中拍摄了照片,并撰写了下面的活动感悟,请你帮他修改。(4分)
安徽的春,是北油坊巷的一米阳光,是包河之畔的鹅黄迎春花,也是蒙洼湿地怒放的油菜花;【甲】安徽的夏,是一枚果园中的娇艳樱桃,是马仁奇峰上的火热山歌,也是塘西河旁的欢声笑语;安徽的秋,是官亭林海的璀璨水稻,是汤池的梦幻粉黛乱子草,也是【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安徽的冬,是植物园中的枝枝梅花,是升金湖上的轻盈候鸟,也是黄山上银装素裹的一石一松。
①【甲】处画线句有语病,请你提出修改建议。(2分)
②在【乙】处横线上填写一个句子,使之与画波浪线的句子构成排比。(2分)
(3)下面是“研学手册”封面上的旅游标识,请你向同学们介绍该标识。(3分)
(4)为了了解同学们对此次活动的期望,策划小组成员张亮同学准备对同学们进行采访。请你帮他拟写一个采访问题。(2分)
2.世间万物,草木山川,每一样都有其独特的美好。背上诗文行囊,共同拥抱最美的诗文和远方。研学过程中,夏令营举办了主题为“万物有情”的名句竞答活动。请根据主题,将下面空缺处的古诗文原句写在横线上。(10分)
3.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身体和心灵都要远行。请运用所积累的知识,回答问题。(14分)
【甲】时间已经过了早晨两点,我精疲力jié,但在A苍白的有点发黄的脸上,我却找不出一些疲倦的表示。在吴亮平翻译和我记录的时候,他一忽儿在两个小房间之间来回duó步,一忽儿坐下来,一忽儿躺下来,一忽儿倚着桌子读一叠报告。毛夫人也还没有睡。忽然间,他们两个都俯过身去,看到一只飞蛾在蜡烛旁边……这确是一只很可爱的小东西,翅膀是淡淡的苹果绿,边上有一条橘黄色和玫瑰色的彩纹。A打开一本书,把这片彩色的薄纱般的羽翼夹了进去。
【乙】我一边和B谈话,一边深感兴趣地观察着他,因为在中国,像其他许多红军领袖一样,他是一个传奇式的人物。他个子清瘦,中等身材,骨骼小而结实,尽管胡子又长又黑,外表上仍不脱孩子气,又大又深的眼睛富于热情。他确乎有一种吸引力,似乎是羞怯、个人的魅力和领袖的自信的奇怪混合的产物。他讲英语有点迟缓,但相当准确。他对我说已有五年不讲英语了,这使我感到惊讶。
(【甲】【乙】均选自《红星照耀中国》)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4分)
精疲力jié()duó步()
俯过身去()羞怯()
(2)【甲】文段中的A是____________,【乙】文段中的B是____________。(2分)
(3)请结合两个文段和原著,简单概括作者对A、B两人的评价。(各写两点)(4分)
(4)《红星照耀中国》是一部纪实作品,根据你的阅读体验,谈谈这部作品的真实性体现在哪些地方。(4分)
活动二畅游皖山皖水·传承地域文化
二、阅读(55分)
[一](23分)
合肥是一座有温度、有魅力的城市。班级开展“品皖山皖水,寻人文底蕴”阅读交流活动,下面一篇阅读请你参与。
都会好起来的
老吴
①昨天快下班时,一个个头不高精精瘦瘦的中年男人满头大汗地走进了门卫室,问:“师傅,我的车子没电了,能不能在你们这充一会电?”看我们犹豫,中年男人又说:“就充一会儿,我能骑到前面的玉兰大道就行。”
②走出屋外,只见一辆半新的电动车斜撑在马路边,车肚处还歪着两个硕大的行李包。中年男人告诉我们,他从华南城骑车去合肥站接他老婆,没想到回来的路上车子没电了。
③从华南城到合肥站,再从合肥站到我们这,差不多有40多公里,我们都感叹,你的电动车真能跑。男人抹抹脸上的汗,无奈地笑:再能跑,最后不也还是抛锚了。
④“车子和人是一样的。”男人抬头望望渐暗的天色,又无厘头地喃喃了一句。正说着,一个打扮时尚的中年女人拉着行李箱从马路那边走了过来。男人指着她,介绍,这就是我老婆。
⑤我让同事先下班回家,我留在这里陪他们充会电。门卫室周围树木多,引蚊虫,我喊他们进屋,男人坐在门口的一块砖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