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学情评估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创造力的源泉,是中华文化之魂。学校开展“领略传统文化魅力”主题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任务一鉴大丈夫,明担当之志
【活动一:探诗文中的“大丈夫”】
1.诗言志,文载道。围绕“大丈夫”这一中国传统精神坐标,请你对所学诗文进行梳理,完成默写。(10分)
“何谓大丈夫”主题探究
时代
典型表现
探究结果
汉末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
在不泯的雄心中,生命不言衰败,年老当益壮,奋发仍有为。
东晋
(2)采菊东篱下,____________。[陶渊明《饮酒》(其五)]
当社会生病,坚守自我、不违本心也是疗救。
南朝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吴均《与朱元思书》)
对功名利禄的蔑视和对官场政务的厌倦。
唐代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贺《雁门太守行》)
若铜雀台前站立的不是美人,而是手持宝剑的英雄,那么,会有更多的人愿意选择浴血奋战,建功立业。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牧《赤壁》)
宋代
(6)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____________________。(朱敦儒《相见欢》)
国之将倾,即使只剩自己,也要一心安社稷,一力挽狂澜,忠心不贰,死而后已。
现代
(7)但是它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它是树中的伟丈夫!(茅盾《白杨礼赞》)
在生活中要向白杨树学习,做有坚定信念、顽强意志的伟丈夫,成为民族脊梁、家国砥柱。
【活动二:大丈夫事迹·明晰责任担当】
小组开展故事会活动,请你阅读下面的古文,回答问题。(16分)
【甲】富贵不能淫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选自《孟子·滕文公下》)
【乙】(单于)欲因此时降武①……律②举剑拟③之,武不动。律曰:“苏君,律前负汉归匈奴,幸蒙大恩,赐号称王,拥众数万,马畜弥山④,富贵如此。苏君今日降,明日复然。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武不应。律曰:“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今不听吾计,后虽欲复见我,尚可得乎?”武骂律曰:“女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女为见?”
律知武终不可胁,白⑤单于。单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⑥中,绝不饮食。天雨雪,武卧啮⑦雪与旃⑧毛并咽之,数日不死。
(选自《汉书》,有删改)
【注释】①武:苏武,西汉大臣,出使匈奴被扣留十九年方回汉。②律:卫律,原西汉官员,后投降匈奴。③拟:比画,这里指卫律用剑做出杀人的样子。④弥山:满山。⑤白:禀告。⑥窖(jiào):地窖。⑦啮(niè):咬。⑧旃(zhān):同“毡”。一种毛织品。
2.讲故事前要疏通字义,根据以下提示,帮优优解决疑难字词吧。(4分)
联系语境
(1)“膏”在字典里的义项:①脂肪,油脂。②膏状物。③肥沃。④滋润。
空以身膏草野:________。(填序号)
温故知新
(2)亲戚畔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畔主背亲:________________。
同义推测
(3)关于“益”的成语有“多多益善”“精益求精”。
单于愈益欲降之:________。
(4)关于“应”的成语有“一呼百应”。武不应:____________。
3.在疏通字义的基础上,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6分)
(1)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2)单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
4.讲故事时为了吸引听众,需要设计人物的语气语调以突出人物的精神品质。参照示例,为画波浪线的语句设计。(2分)
律曰:“苏君,律前负汉归匈奴,幸蒙大恩,赐号称王,拥众数万,马畜弥山,富贵如此。”
设计示例:
“数万”“弥山”突出卫律享有的人力、物资之多,用强烈的语气进行讲述,“富贵如此”语调上扬,体现卫律的自得之意,突出卫律极其看重名利。
武骂律曰:“女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女为见?”
我的设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