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年级历史学科集中作业(三月)
第I卷(选择题共3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6.《礼记》记载:“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是谓大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是谓小康。”标志“天下为家”的历史事件是()
A.禹建立夏王朝B.启继承禹的王位
C.商王盘庚迁殿D.周厉王与民争利
17.下图是甲骨文“男”字的构形及释文。据此推测,古代“男”字的出版可能()
A.劳动生产B.分封制度C.采集狩猎D.祭祀礼仪
18.历史地图蕴藏着丰富的历史信息。下图《西汉形势图》,仔细观察地图可知西汉疆域应形成于()
A.公元前202年B.公元前119年C.公元前60年D.公元60年
19.汉代某皇帝统治时期,陆续下诏“复三十而税一”“复丑筵钱”“释奴婢”“并官省职”,这些措施使社会逐步安定。该皇帝统治的时期被称为()
A.文景之治B.光武中兴C.贞观之治D.开元盛世
20.唐朝诗人罗隐曾有诗云:“君王忍把平陈业,只换雷,为数亩田”。扬州是历史文化名城,诗中的“雷塘”就在扬州,那么诗中“君王”指的是()
A.隋文帝B.隋炀帝C.唐高祖D.唐玄宗
21.下图是唐代出土文物盛金舞马衔杯纹银壶。这可以用于佐证当时()
A.民族交融的史实B.艺术创作的写实C.中外交流的密切D.开放包容的政策
22.五代十国时期,文人群体被轻蔑地称为“措大”。宋朝建立后,“措大”一词由武人贬称文人逐渐演变为文人自嘲,武人称谓也经历了由“健儿”到“黥卒”和“赤老”的变化。由此可知,宋朝()
A.出现藩镇割据B.阶级矛盾尖锐C.重视文教事业D.社会重文轻武
23.元朝时候,边疆各族包括蒙古族,大量迁入中原和江南,同汉族等杂居相处。原先进入黄河流域的契丹、女真等族,经过长期共同生活,已同汉族没有什么区别。唐朝以来,不少来自波斯、阿拉伯的人,同汉、蒙、畏兀儿等族,长期杂居相处,互通婚姻,逐渐交融,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这表明()
A.元朝民族政策开放B.回族是我国最新的民族
C.元朝民族关系和谐D.人口流动促进民族交融
24.哈斯金斯说:“没有什么比罗马法律更能体现罗马人聪明才智的特质,也没有什么比她的法律的影响更持久、更广泛。”公元6世纪,由查士丁尼组织编纂,奠定欧洲民法基础的法律文献是()
A.《十二铜表法》B.《查士丁尼法典》C.《罗马民法大全》D.《拿破仑法典》
25.文艺复兴前夕,意大利的市民阶层重视自由,因为没有自由就不能携带商品走南闯北:敢于冒险,因为害怕漂洋过海,商品就缺乏广阔的市场;主张宗教宽容,因为不敢和异教徒接触,就会失去可观利润。这说明意大利
A.最早产生资本主义萌芽B.最先开始远洋探险活动
C.资产阶级宣扬自由平等D.经济发展催生人文主义
26.目录索引是阅读书籍的方法之一。下列标题最适合作下图第六单元主题的是()
A.步入资本主义时代B.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
C.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D.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27.19世纪上半期,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资产阶级越来越富有,工人阶级的处境却越发艰难,工人阶级为改善劳动和生活条件、提高政治地位积极进行斗争。这一现象()
A.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诞生B.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的发生
C.改善了工人阶级生活状况D.提高了工人阶级的社会地位
28.“罗斯福新政之所以能够救美国,无外乎是政府在生产过剩条件下,直接把过剩劳动力和国家工业化过程所创造的设备生产能力结合起来,去做閇家投资的基础建设,开发中西部。”体现这一内容的措施是()
A.积极扩大生产B.抑制消费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