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地理信息技术与应用大赛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地理信息系统(GIS)的核心功能是()。
A.数据采集B.数据存储C.空间分析D.数据输出。
2.遥感(RS)技术的关键环节是()。
A.传感器B.卫星平台C.地面接收站D.数据处理软件。
3.全球定位系统(GPS)的定位原理是()。
A.三角测量B.三边测量C.空间交会D.距离交会。
A.shpB.mdbC.tifD.doc.
5.在GIS中,用于表示点状地物的图层类型是()。
A.矢量图层B.栅格图层C.注记图层D.拓扑图层。
6.遥感影像解译中,通过地物的形状、大小、色调等特征识别地物的方法属于()。
A.直接解译标志B.间接解译标志C.对比解译D.综合解译。
7.GPS定位中,至少需要接收()颗卫星的信号才能实现三维定位。
A.2B.3C.4D.5.
A.GISB.RSC.GPSD.数字地球。
9.在GIS空间分析中,缓冲区分析的作用是()。
A.提取特定区域内的地物B.计算地物之间的距离。
C.确定地物的影响范围D.合并多个图层的数据。
10.遥感影像的空间分辨率是指()。
A.影像中可分辨的最小地物尺寸B.影像覆盖的地面范围大小。
C.影像的光谱波段数量D.影像获取的时间间隔。
A.准确性是指数据与真实值的接近程度。
B.完整性是指数据是否包含所有必要的信息。
C.一致性是指数据在不同来源之间的统一程度。
D.现势性是指数据的存储格式是否符合最新标准。
12.GPS测量中,消除电离层折射误差的方法通常是()。
A.采用双频接收机B.延长观测时间。
C.进行多次测量取平均值D.提高接收机的精度。
13.地理信息技术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应用不包括()。
A.智能交通管理B.城市环境监测C.人口普查D.城市规划。
A.移动B.旋转C.分类D.缩放。
15.遥感影像分类中,监督分类和非监督分类的主要区别在于()。
A.是否需要人工选择训练样本B.分类算法的复杂程度。
C.分类结果的精度D.对影像数据的要求。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地理信息技术主要包括()。
A.GISB.RSC.GPSD.VR.
2.GIS数据的来源有()。
A.野外实地测量B.地图数字化C.遥感影像解译D.统计数据导入。
3.遥感影像的特征包括()。
A.空间特征B.光谱特征C.时间特征D.物理特征。
A.空间部分B.地面控制部分C.用户设备部分D.通信部分。
5.GIS空间分析的基本方法有()。
A.叠置分析B.缓冲区分析C.网络分析D.地形分析。
6.遥感影像解译的方法有()。
A.目视解译B.计算机自动解译C.人机交互解译D.对比解译。
7.GIS数据处理的内容包括()。
A.数据采集B.数据编辑C.数据转换D.数据压缩。
8.GPS测量误差的来源主要有()。
A.卫星误差B.传播误差C.用户设备误差D.环境误差。
9.地理信息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有()。
A.精准农业B.农作物病虫害监测C.土地资源调查D.农产品市场分析。
10.GIS中数据存储的方式有()。
A.文件存储B.数据库存储C.云存储D.移动存储。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
1.简述GIS、RS、GPS三者之间的关系及在实际应用中的集成方式。
2.请说明遥感影像分类的主要步骤及影响分类精度的因素。
四、综合分析题(20分)。
(1)获取城市绿地现状数据;
(2)分析城市绿地的空间分布特征;
(3)规划新的绿地建设区域。
答案及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答案:C。
解析:GIS的核心功能是空间分析,通过对空间数据的处理和分析,获取有价值的信息。数据采集、存储和输出是GIS的基础功能,但不是核心功能。
2.答案:A。
解析:传感器是遥感技术的关键环节,它负责接收地物反射或发射的电磁波信息,并将其转换为电信号或数字信号。卫星平台是搭载传感器的工具,地面接收站负责接收和处理传感器获取的数据,数据处理软件用于对接收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