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课程思政视域下卓越教师教育情怀培养研究——以学科教学(生物)为例.pdf
文件大小:2.22 MB
总页数:4 页
更新时间:2025-05-16
总字数:约1.1万字
文档摘要

第期总第期科学咨询教育论坛

10(832)

课程思政视域下卓越教师教育情怀培养研究

——以学科教学(生物)为例

122﹡

张莎戚,范丽仙,刘娴

(1.云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云南昆明650500;

2.云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云南昆明650500)

摘要:教育情怀是卓越教师培养过程的重要环节。目前,卓越教师的培养面临教育情怀的养成不重视、培

养途径较为单一、缺乏整体协同的培养规范与管理等问题。本文试图以学科教学(生物)专业为例,以课程思政

为依托,通过传统文化教育,挖掘生物学科思政资源,以课内理论与课外实践协同等方式,提出多种教育情怀的

养成路径,以期为卓越教师教育情怀培养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课程思政;卓越教师;教育情怀;学科教学(生物)

教育情怀是教师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内识、职业情感、信念以及专注度,关乎其毕业后是否从

化后的教育信仰与职业坚守,是师德的内在表现,其事教师职业、在教学岗位上的工作态度、对学生成长的

包括职业操守、热爱教学、乐于教研、关爱学生四个素引领以及未来专业发展高度。现阶段的师范教育,更加

[1]

养指标。2018年9月,教育部发布《关于实施卓越教师注重对教师专业技能方面的培养,而在价值引领与知

培养计划2.0的意见》,文件明确指出将“四有”好老师识传递和能力培养等方面存在脱节,对于课程思政的

标准、四个“引路人”、四个“相统一”和“四个服务”重视不足,对培养师范生家国情怀、人文精神、立志教

等要求细化落实到教师培养全过程,着力培养“学高育的感情重视不够,导致其未能深刻理解课程育人的

为师、身正为范”的卓越教师。2020年5月,教育部发布功能,未能树立“立德树人”的责任并践行在实践教学

《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明确指出要全中。因此,重视教育情怀的挖掘,引导学科教学专业的

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发挥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提高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与信念,从而成长为适应国家和

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由此可见,以课程思政为依托,开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卓越教师。

展师德教育,能够为卓越教师教育情怀的培养事业添(二)培养途径较为单一

砖加瓦。目前师范类院校培养卓越教师教育情怀的主要途

一、卓越教师教育情怀培养现状及原因分析径是师德教育,而师德教育的主要途径又是开设专门

[2]

(一)教育情怀的养成不重视的思政课程。这将会在一定程度上把师德教育、专业

随着社会各界对优质教育资源需求的提高,学校课程和教育专业训练三者割裂,从而出现思政教育“孤

往往更注重于培养知识技能方面的教师,而对教育情岛化”现象[3-4]。因此,我们需要将三者融合为一个有机

怀层面的工作养成不够重视、不够到位。目前地方师范的整体,将教育情怀的培养穿插于卓越教师日常教育

类院校主要培养的是中小学卓越教师,作为未来教师培养的全过程。只有长期耳濡目染,付诸行动,才能起

队伍主力军的师范生群体,卓越教师对教师职业的认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进而培养一批具有教育情怀的

卓越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