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标准下整本书阅读教学校本课程开发策略研究
【内容摘要】在如今,整本书阅读这种方式越来越受到教师的重视。在语文课程中,统编教材的投入使用,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课外阅读课程化的发展。于是,如何让课外阅读合理的引入课程体系是教师需要考虑的主要问题,进而能够使学生在高中阶段的阅读效果和质量达到最大化,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各语文教师需要针对校本课程的构建,而将整本书阅读环节进行合理的应用,在此过程中,需要全面的打造导读体系,并且还可以将一些经典名著进行适当引入,设计出具有针对性的阅读课程,教师还有必要开展多种实践类活动,让学生能够从多种角度去思考、探索文章内知识,使学生能够在进行整本书阅读过程中,感受到较强的趣味性和活跃性。本文主要针对如何在新课程标准下针对整本书阅读教学进行校本课程开发这一问题,提出几点相关的建议和策略。
【关键词】整本书阅读校本课程高中语文
在高中阶段,对学生的阅读要求提出了许多新的标准。因此,各个教师有必要将整本书阅读作为关键点去进行校本课程的开展。在这一过程中,各教师需要以使学生养成良好阅读习惯、收获良好阅读体验为主要的目标,让学生能够在明确的目标中,通过整本书阅读而不断丰富自己的阅读思想和生活体验。在课程开发的过程中,其关键就是需要进行书目的选择以及阅读方式的安排,争取构建出导读、自读、展示这一实施流程,让学生能够在教师精心安排的校本课程中获得新的收获和体验,使校本课程的创建能够为学生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的提升做出较大贡献。
校本课程的展开与设计是一项系统性较强的工作,其内容的设计需要具有一定的情景性,也就是说,在设计的过程中,学校需要根据自身的现状以及学生的需求去对课程资源进行获取和设计,校本课程的开发具有较强的情境性和实践性这两种属性。首先,情景性是指学校课程的内外部因素,其中,内部因素主要指的是学生在语文课堂中的学习状况和心理状况、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态度,以及学校所具备的资源。而外部因素主要是指社会、文化的形态的发展和变化,以及教育部門、家长等需求。并且在校本课程的开发过程中,既需要学校各领导的正确领导,也需要教师针对实际情况以及内外的因素而去进行设计和开展。此外,校本课程在开展的过程中,具备着实践性,在这一过程中,需要教师对国家课程校本化这一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进行整理和思考。并且,还需要将实践课程与教学课程相结合进行开展。针对这些因素,本文接下来将根据情景分析、确立目标、制定方案、课程实施课程评估这几方面,进行简要的叙述。
一、情景分析
情景分析主要是指学校需要根据国家课程标准以及学生的基本情况和制定合理合适的课程安排。并且,需要在此过程中发现并改进实施中的不足之处。这一过程在本质上是对国家课程的补充和延伸。在目前,通过语文课程的进行程度来看,教科书中的内容存在着许多文章都是节选,学生很难通过精选的文章而更深层次的去理解作者的思想和情感,也无法对文章中的内容产生更加全面的理解和思考,导致学生的阅读思维受限。因此,整本书阅读这种方式便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使语文课程内容能够更加的完善、全面。
二、明确课程目标
在开展校本课程的过程中,各教师需要明确自己的教学目标,使学生能够有方向、有目的地去进行阅读和理解。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需要让学生能够在拥有丰富、全面知识基础上,逐渐产生较强的阅读能力和阅读思维,使学生能够在大量的阅读过程中,形成较强的阅读兴趣,以兴趣来触发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阅读。而整本书阅读这种形式能够有效地实现这些目标,使学生的阅读体验能够得到丰富。在确立目标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将情景分析得出的结论作为参考,采取多种方式实现课程目标的设立。
三、课程方案的设计
在确立书目的过程中,教师需要以教材中的内容为中心,使整本书阅读的过程能够不偏离教材文章,让学生能够实现对课内文章理解的深度性和全面性。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从名著内容入手。例如,在教材必修三内容中《林黛玉进贾府》《老人与海》等类型文章的讲解过程中,教师便可以让学生去对《红楼梦》《老人与海》的完整版本进行自主阅读,并在此基础上,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让学生去阅读一些与之类似的课外书籍,如,《三国演义》《哈姆雷特》等等,使书目的确定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加广泛、丰富的学习资源。
四、课程方案的实施
在方案的实施过程中,整本书阅读的教学时,需要让学生遵循一定的阅读规律,让学生能够以一种更加自主的方式去理解文本中的内容,与文本展开对话。并也要给予学生分享阅读经验和阅读思想的机会,使学生能够将自己的独特性和个性化的解读进行展现,教师作为展开整本书阅读的引导者和组织者,需要根据文章阅读形式,以及内容类型的不同,开展适合学生阅读和学习的相关活动,以一种恰当的方式来引导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从一般的阅读形式来看,可以将其分为通读和精读、理解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