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第4章 我们生活的大地(单元复习课件)七年级科学下册(浙教版).ppt
文件大小:1.82 MB
总页数:34 页
更新时间:2025-05-16
总字数:约5.76千字
文档摘要

第2节土壤的结构和质地知识点一提升训练例4.下列关于士壤成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岩石的风化是士壤形成的必要条件B.生物活动在土壤形成过程中起了很大的作用C.岩石风化的产物逐步发展成土壤D.岩石只需经热胀冷缩等物理变化就能变成士壤D【解析】岩石在长期的风吹雨打、冷热交替和生物的作用下,逐渐风化变成了矿物质颗粒,最后经各种生物气候长期作用才形成的土壤。D描述错误。故选D。第2节土壤的结构和质地知识点二二、土壤的成分主要成分及功能成分来源/组成功能矿物质岩石风化产物(砂粒、黏粒等)提供磷、钾、钙等元素,占固体95%有机质动植物残体、微生物分解产物(腐殖质)提供氮、硫等养分,改善土壤结构水降水渗入或地下水溶解矿物质,供植物吸收空气大气中的氧气、二氧化碳植物根系呼吸,微生物活动所需生物蚯蚓、细菌、真菌等分解有机物,促进养分循环第2节土壤的结构和质地知识点二提升训练例5.土壤孕育了大地上的万物。下列有关土壤的说法,错误的是()A.地球上一开始并没有土壤B.在农田中为了增加肥效,可以大量施用化肥C.土壤主要由矿物质、空气、水和有机物组成D.土壤中有微生物、动物和植物等士壤生物B【解析】A.生命的起源初期,地球上并没有土壤,A正确。B.肥料包括农家肥料和化学肥料,农家肥料具有来源广、养分全、肥效久、能够改良土壤等优点,但农家肥料的养分含量低、肥效缓慢,化学肥料的养分含量高、肥效快、施用及储运方便等优点,但化学肥料的成本高、污染环境、破坏土壤结构;因此施肥时,要以农家肥为主,配合施用化肥,另外化肥施用过多还会造成“烧苗”现象,B错误。C.土壤主要由矿物质、空气、水和有机物组成,C正确。D.土壤中有微生物、动物和植物等士壤生物,D正确。故选B。第2节土壤的结构和质地知识点三三、土壤的结构与分类(1)土壤结构类型①团粒结构特点:颗粒黏结成团,疏松多孔,孔隙大小搭配合理。优势:保水(小孔隙储水,大孔隙透水,减少水分蒸发);透气(大孔隙存空气,利于根系呼吸);保肥(腐殖质吸附养分,防止流失)形成条件:施用有机肥、秸秆还田等增加腐殖质。②其他结构:块状结构(紧实,透气性差)、柱状结构(易干裂)、片状结构(透水性差)。(2)土壤颗粒分类(3)土壤分类及特性颗粒类型直径(mm)特性砂粒2.0-0.02粗糙,孔隙大,透水性强粉砂粒0.02-0.002细腻,孔隙中等,透水保水平衡黏粒<0.002光滑,孔隙小,保水性强类型颗粒组成特性适用作物砂土类砂粒多,黏粒少透气透水,易干旱,有机质分解快耐旱作物(花生、西瓜)黏土类黏粒多,砂粒少保水保肥,湿时黏、干时硬,透气性差需改良后种植(如水稻)壤土类砂粒、黏粒、粉砂粒均衡透气保水保肥,团粒结构发达大多数作物(小麦、蔬菜)第2节土壤的结构和质地知识点二提升训练例6.在做“士壤中是否含有有机物”的实验中,使用干燥的土壤主要是为了()A.保证土壤中存在生物B.防止有机质流失C.使有机物能快速燃烧D.避免水分对实验现象干扰D【解析】有机物能够燃烧,加热干燥土壤时,土壤质量减小,能证明土壤中存在有机物。如果使用新鲜土壤,则土壤中的水分会蒸发,会对实验产生干扰。因此,在实验中使用干燥的土壤主要是为了避免水分对实验现象的干扰。使用干燥的土壤可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第2节土壤的结构和质地知识点三四、土壤质地与农业应用(1)质地判断实验①搓条实验:操作:湿润土壤搓成条状。结果:黏土:易搓成细长条(黏性强)。砂土:无法成条,易散开(黏性差)。壤土:可成短粗条,但易断裂。(2)农业改良措施①砂土改良:掺入黏土或有机肥,增加保水保肥能力。②黏土改良:掺砂或石灰,改善透气性,防止板结。③盐碱地治理:施用腐殖质:增加有机质,促进团粒结构形成。灌溉洗盐:用水冲洗土壤,降低盐分浓度。②渗水实验:操作:等量砂土、黏土、壤土装入漏斗,倒入等量水,收集渗水量。结果:砂土:渗水快,水量多(孔隙大)。黏土:渗水慢,水量少(孔隙小)。壤土:渗水适中,保水透水平衡。第2节土壤的结构和质地知识点三提升训练例7.甘蔗在水分充分通气性能好的土壤中比较适合生长,你认为下列区域比较适宜种植甘蔗的是()A.山坡较干的沙地B.湿润的粘地C.比较干旱的粘土地D.河边湿润沙地D【解析】土壤可以分为砂质土、黏质土、壤土三类。由题干可知甘蔗喜欢生长水分充足的土壤中,AC中因缺乏水分而不适宜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