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七年级下册《阿长与山海经》课件.pptx
文件大小:1.39 MB
总页数:27 页
更新时间:2025-05-16
总字数:约4.79千字
文档摘要

汇报人:2025-05-15阿长与《山海经》鲁迅经典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十课

目录01作者与作品背景02人物形象分析03文本内容解析04艺术特色探究05教学要点设计06延伸思考

01作者与作品背景

鲁迅生平简介(1881-1936)求学与思想转变鲁迅早年留学日本仙台医科专门学校,后弃医从文,认为医治灵魂比医治肉体更重要。这一转变深刻影响了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方向。01笔名与创作生涯1918年以鲁迅笔名发表中国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此后创作了大量小说、杂文、散文,成为新文化运动的旗手。02晚年与逝世1936年因肺结核病逝于上海,享年55岁。逝世时上万民众自发送葬,棺木上覆盖民族魂旗帜,彰显其巨大社会影响力。03

《朝花夕拾》创作背景1926年三一八惨案后,鲁迅因支持学生运动遭北洋政府通缉,被迫南下厦门大学任教,在孤寂中开始回忆性散文创作。政治避难时期面对现实困境,鲁迅通过回忆童年往事寻求精神慰藉,正如书名朝花夕拾所示——清晨采摘带露的鲜花,傍晚时分重新品味。创作心理动机全书十篇散文既保持纪实性,又融入文学想象,开创了中国现代回忆散文的新范式,被誉为中国现代散文的奠基之作。散文集特点

当代研究热度形成专门的鲁迅学,每年产出大量研究成果,其作品被列为中小学语文教材必读篇目,影响持续至今。文学革命先驱其《呐喊》《彷徨》开创了中国现代小说的新形式,《野草》则是散文诗的开山之作,奠定了中国现代文学的基本格局。思想启蒙价值杂文集《坟》《热风》等尖锐批判国民劣根性,提出立人思想,对20世纪中国思想启蒙产生深远影响。国际文学地位作品被翻译成50多种语言,是海外最具影响力的中国现代作家,被誉为20世纪亚洲最伟大的作家之一。鲁迅文学地位与影响

02人物形象分析

底层劳动者符号阿长连真实姓名都被剥夺(本名阿妈被顶替),作为周家保姆需睡在角落,其摆大字睡姿和粗俗举止(如切切察察议论是非)生动呈现了旧社会底层妇女的生存状态,连买《山海经》的钱都是自己微薄积蓄。封建文化载体她坚守除夕吃福橘、说吉祥话等繁缛规矩,相信长毛用妇女裤子挡大炮的荒诞传说,这些行为既体现愚昧迷信,也折射出封建礼教对底层民众的精神荼毒。民间智慧化身虽不识字却能用三哼经的谐音记忆书名,讲述离奇故事时展现夸张的叙事才能,其用生活经验解读世界的朴素智慧,构成对知识分子书斋认知的补充。阿长的多重身份特征

阿长与鲁迅的情感关系演变童年鲁迅曾因她挤占床铺繁琐规矩产生厌恶(称她谋害隐鼠的凶手),但经历买书事件后情感发生逆转,文中仁厚黑暗的地母的祷词,表明成年鲁迅对这位保姆的深切追念。从抵触到怀念阿长用底层方式(不识字却四处打听)满足少爷的文化需求,这种跨越阶级的关怀形成强烈反差,买《山海经》的行为成为照亮鲁迅文学启蒙的关键火种。施恩与受惠的错位文中特别强调阿长并非学者,却完成了学者父亲都未做到的赠书之举,这种情感补偿揭示了鲁迅对封建家庭关系缺失的潜意识弥补。情感补偿机制0102036px6px

123阿长形象的社会文化意义底层人民的立体写照鲁迅通过缺点与美德并存的塑造手法,打破传统文学对劳动人民非神即魔的扁平化描写,其粗俗与善良并存的复杂性,体现现实主义文学的人道关怀。启蒙运动的反思标本阿长的迷信思想与真诚品质共生,暗示启蒙者需正视民众文化的复杂性,单纯批判其愚昧而忽视其淳朴,可能导致文化精英主义的偏颇。传统文化活态档案她口中的长毛故事、节日仪式等,保存了清末民间口头文学、民俗信仰的一手资料,其形象成为研究晚清底层文化的重要人类学样本。

03文本内容解析

神话学宝库民俗活化石地理志怪先驱文学创作源泉《山海经》保存了精卫填海夸父逐日等上古神话原型,为研究中国神话体系提供珍贵文本,其神话思维反映了先民对自然力量的原始认知。书中记录的巫术祭祀、异域风俗等内容,为研究古代民俗文化提供重要线索,如羽民国贯胸国等记载反映了早期民族交流想象。记载了400余座山岳、300多条水道的地理信息,虽掺杂怪异描述,但体现了先秦时期的地理认知水平,开创了中国志怪文学传统。历代文人从《山海经》汲取灵感,鲁迅本人后来创作的《故事新编》就明显受到其中神话素材的影响,展现经典的再生价值。《山海经》的文化价值解析

文化传承隐喻粗糙木刻版《山海经》与精美典籍形成对比,暗示文化传承不在于载体形式,而在于精神内核的传递力量。文化启蒙象征阿长不识文字却买来《山海经》,暗示底层民众对知识的朴素向往,这个不识字者传递文化的悖论场景具有深刻隐喻性。情感补偿机制鲁迅通过三哼经的谐音描写,既保留儿童记忆的真实性,又暗示阿长克服沟通障碍的努力,展现超越主仆关系的温情。叙事转折设计买书情节是全文情感基调的转折点,此前对阿长的嫌弃在此转化为敬意,这种欲扬先抑的手法强化了艺术感染力。买书情节的深层含义

童年视角与成年视角的转换双重视角交织文中既有最讨厌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