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
第7课大雁归来
课文导入学习目标作者简介写作背景字词积累内容解读课后作业目录
新课导入你注意过天空中飞过的大雁吗?你了解大雁吗?你知道大雁为什么会排成这样整齐的雁阵吗?今天将有一个人通过自己的观察和了解,给我们讲述大雁的趣事!
学习目标1.把握文章的基本内容,理解说明顺序。2.感受作者的情怀,理解文章的思想内涵。3.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身边各种生命形态的尊重。
作者简介利奥波德(1887—1948),美国生态学家、环境保护主义者、作家。其代表作《沙乡年鉴》是一本随笔和哲学论文集,对美国的环境保护运动影响很大。
写作背景本文节选自《沙乡年鉴》。为了更好地体验和研究生态平衡,1935年4月,利奥波德在威斯康星河畔购买了一个废弃的农场。在此后的十几年里,这个被称作“沙乡”的地方,就成了他及家人亲近自然的世外桃源。《沙乡年鉴》就是他在这里对生态和环境问题研究和探索、观察和思考的结晶。在一年12个月的季节更替中,利奥波德细致地观察花草树木、鸟兽鱼虫的生长及生活习性,从1月的“冰融”、3月的“大雁归来”,到4月的“春潮来临”、7月的“大草原的生日”,以及11月的“如果我是风”、12月的“雪上的松树”,都是一幅幅美不胜收的图画。
文体知识科学小品文的特点:1.内容的科学性:科学小品文的科学性非常重要,内容必须合乎科学,引用的资料必须可靠,数据必须准确。2.文笔的生动性:文笔的生动性是科学小品文区别于一般说明文的主要标志。怎样才能使科学小品文的文笔生动呢?一是要善于记叙和描写,二是要善于穿插趣闻,三是要善于运用修辞。3.语言的通俗性:科学小品文的主要目的是普及科学知识,所以语言要深入浅出、通俗易懂。
字词积累雾霭wùǎi缄默jiān迁徙qiān赌注dǔ沼泽zhǎozé瞄准miáo狩猎shòu盘旋xuán喧嚷rǎng
字词积累雾霭:雾气。缄默:闭口不说话。迁徙:迁移,离开原来的所在地而另换地点。本文指鸟类依季节不同而变更栖居地。赌注:赌博时所押的财物。文中指大雁迁徙的成本很高而且不能随意撤回。沼泽:水草茂密的泥泞地带。
字词积累瞄准:射击时为使子弹、炮弹打中一定目标,调整枪口、炮口的方位和高低。狩猎:打猎。盘旋:环绕着飞或走。喧嚷:好些人大声地叫或说。稀疏:物体、声音等在空间或时间上的间隔远。
内容解读第一部分(1—5):描写大雁是春天的使者及其归来时欢快的情景。第二部分(6—10):描写大雁觅食、群居、集会鸣叫等方面的特点。第三部分(11—13):介绍各大洲大雁迁徙的一致性,以及大雁带给人类的益处和自然之美。
内容解读问:作者笔下的大雁有哪些特点?答:①三月春暖北飞②飞行路线很直③常成六只或六的倍数列队飞④孤雁时常哀鸣⑤雁过群体生活
内容解读问:如何理解文章第一段?答:此段开篇点题,总领全文。作者将燕子与大雁进行对比,用富有诗意的语言,说明了大雁是春天真正的使者,大雁给人们带来了春天的信息、春天的希望、春天的喜悦。
内容解读问:第2段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说明了大雁的什么特点?答:主要运用了拟人和对比的修辞手法。赋予主红雀、花鼠及大雁人的思想及行为;并且将主红雀、花鼠及大雁对季节的判断的种种行为进行对比,突出了大雁对季节的判断非常准确的特点。
内容解读问:“11月份南飞的鸟群,目空一切地从我们的头上高高飞过。”如何理解“目空一切”?答:“目空一切”原指一切都不放在眼里,骄傲自大,什么都看不起。这里运用拟人,贬词褒用,写出了大雁高高飞过时的专注神情,因为它们深知地面上的危险,必须一声不响,直达目的地。
内容解读问:第3段写南飞时的大雁的作用?答:内容上,写的是南飞时大雁一声不响地笔直飞行,发现沙滩和沼泽也不会停留,反衬下文回归时大雁的种种表现。结构上,为下文作了铺垫,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让读者了解到大雁的不同表现。
内容解读问:第4段写“3月的大雁则不同”,说说它们的“不同”的表现。答:①“低语”“问好”“叫起来”写出大雁回归时快乐、热闹的样子,不再是“一声不响”,更惹人喜爱。②“曲折地穿行”“试探性的盘旋”“向池塘滑翔”等这些动作的描写,写出了大雁回归时的警觉、聪明和放松,不再“目空一切”地笔直飞行,更快乐更自由。
内容解读问:第9段写大雁鸣叫之前为什么先写了几种动物的声音?答:写沙锥鸟、猫头鹰、半蹼鹬的轻微的声音,是为下文写大雁喧闹的声音作铺垫,也起到衬托作用,突出大雁鸣叫的特点。
内容解读问:结尾句有什么深刻含义及作用?答:结尾句写大雁的鸣叫是“带着野性的诗歌”,给整个大陆带来诗意。作者认为大雁是非常可爱的动物,是人类的朋友。这里运用借喻的修辞手法,含蓄生动地写出了作者对大雁的喜爱及感受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那份温馨,突出了文章主旨,发人深思。结构上,总结全文,画龙点睛。
内容精讲它们顺着弯曲的河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