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3.1重组DNA技术的基本工具 课件 高二下学期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pptx
文件大小:5.31 MB
总页数:10 页
更新时间:2025-05-16
总字数:约6.38千字
文档摘要

第3章基因工程第1节重组DNA技术的基本工具

指按照人们的愿望,通过转基因等技术,赋予生物新的遗传特性,创造出更符合人们需要的新的生物类型和生物产品。由于基因工程是在DNA分子水平上进行设计和施工的,因此又叫作DNA重组技术。基因工程操作环境:操作对象:操作水平:工程原理:工程产物:生物体外基因DNA分子水平人类需要的基因产物基因重组

1、不同生物的基因为什么能拼接?2、外源基因为什么能在受体细胞中表达?(1)DNA的基本组成单位都是四种脱氧核苷酸。(2)DNA分子都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3)双链DNA分子的空间结构都是规则的双螺旋结构。(1)基因是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的结构和功能单位。(2)遗传信息的传递都遵循中心法则。(3)生物界共用一套遗传密码。基因工程诞生的理论基础

番木瓜容易受番木瓜环斑病毒的侵袭。当番木瓜被这种病毒感染后,产量会大大下降。科学家通过精心设计,用“分子工具”培育出了转基因番木瓜,它可以抵御番木瓜环斑病毒。DNA双螺旋的直径只有2nm,对如此微小的分子进行操作,是一项非常精细的工作,更需要专门的“分子工具”。那么,科学家究竟用到了哪些“分子工具”?这些“分子工具”各具有什么特征呢?从社会中来环斑病毒的非转基因木瓜转基因木瓜

“分子手术刀”“分子缝合针”“分子运输车”思考:解决培育番木瓜的关键步骤需要哪些分子工具呢?关键步骤一:抗病基因的提取出来关键步骤二:抗病基因与运载体DNA“缝合”关键步骤三:抗病基因进入番木瓜

3.1重组DNA技术的基本工具

一、限制性内切核酸酶——“分子手术刀”1.定义切割DNA分子的工具是限制性内切核酸酶,又称限制酶2.来源主要从原核生物中分离纯化出来的

限制酶存在于原核生物中,主要的作用是什么?原核生物易受自然界外源DNA入侵,生物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形成了一套完善的防御机制,限制酶就是它的一种防御性工具。当外源DNA入侵时,它会利用限制酶将外源DNA切割掉,使之失效,从而保护自身的安全。拓展1一、限制性内切核酸酶——“分子手术刀”

限制酶不剪切细菌本身的DNA的原因是什么?经过长期的进化,含有某种限制酶的细菌,其DNA分子中或者不具备这种限制酶的识别序列,或者通过甲基化酶将甲基转移到限制酶所识别序列的碱基上。使限制酶不能将其切开,这样尽管细菌中含有某种限制酶,也不会使自身的DNA被切断,却可以防止外源DNA的入侵。拓展2一、限制性内切核酸酶——“分子手术刀”

限制酶是如何命名的呢?是用生物属名的头一个字母与种加词的头两个字母,组成了3个字母的略语,以此来表示这个酶是从哪种生物中分离出来的。从大肠杆菌(Escherichiacoli)的R型菌株分离来的,就用字母EcoR表示;如果它是从大肠杆菌R型菌株中分离出来的第一种限制酶,则进一步表示成EcoRI流感嗜血杆菌(Haemophilusinfluenzae)d株中先后分离到3种限制酶,则分别命名为:HindIHindIIHindIII一、限制性内切核酸酶——“分子手术刀”

3.作用特点(1)能够专一性识别双链DNA分子的特定核苷酸序列;一般由6个核苷酸组成,也有少数限制酶的识别序列由4个、8个或其他数量的核苷酸组成。(2)使每一条链中特定部位的磷酸二酯键断开。EcoRI限制酶5′GAATTC3′一、限制性内切核酸酶——“分子手术刀”

1、能被限制酶特异性识别的切割位点一般都具有回文序列:即在切割位点,DNA一条链正向读的碱基序列与另一条反向读的碱基序列完全一致。5533回文序列——反向对称重复排列即:一条链从5’往3’读的碱基顺序与另一条链从5’往3’读的顺序完全一致。扩展:识别序列特点

4.作用结果(1)黏性末端限制酶在它识别序列的中心轴线两侧,将DNA分子的两条链分别切开时,产生的是粘性末端。经限制酶切割产生的DNA片段末端通常有两种形式,黏性末端和平末端。5′AATT3′一、限制性内切核酸酶——“分子手术刀”

A.形成的黏性末端(从5’往3’读)为_____B.一个限制酶切割一次断两个磷酸二酯键形成___个黏性末端C.同一种限制酶切割形成的黏性末端___相同D.两个黏性末端有___个游离的磷酸基团AATT两2一、限制性内切核酸酶——“分子手术刀”不同DNA分子用同一种限制酶切割形成的黏性末端都相同。【解析:酶具有专一性,识别的序列相同】

已知EcoRⅠ的识别序列和切点是—G↓AATTC—,BamHⅠ的识别序列和切点是—G↓GATCC—EcoRⅠBamHⅠ同一个D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