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中国的自然环境课时二河流和自然灾害考点一内流河(区)与外流河(区)考点二河流的开发与治理(重点)考点三自然灾害(重点)
考点一内流河(区)与外流河(区)读图图表解读图1中国主要河流分布图
析图考点详解最终流入海洋的河流为外流河,其所在流域为外流区;最终未能流入海洋的河流为内流河,其所在流域为内流区。内流河(区)与外流河(区)大致以大兴安岭—阴山山脉—贺兰山—巴颜喀拉山脉—冈底斯山脉一线为界,该线西北多为内流河(区),该线东南多为外流河(区)。内流河(区)外流河(区)主要分布地区西北部的干旱、半干旱区东部和东南部的湿润、半湿润区主要补给水源高山冰雪融水、山地降水大气降水
内流河(区)外流河(区)注入海洋①松花江、黑龙江、黄河、长江、珠江、澜沧江等注入太平洋;②雅鲁藏布江、怒江注入印度洋;③额尔齐斯河注入北冰洋主要河流塔里木河水文特征水量较小,汛期集中在夏季,多为季节性河流大致以秦岭—淮河一线为界。该线以北地区的河流,汛期较短,有结冰期,除东北地区部分河流外,大多数河流流量较小,含沙量大;该线以南地区的河流,汛期较长,无结冰期,大多数河流流量大、含沙量小续表
考点二河流的开发与治理(重点)读图图表解读图2长江流域水系图
图3黄河流域水系图
析图考点详解长江黄河发源地青藏高原上的唐古拉山脉青藏高原上的巴颜喀拉山脉注入海洋东海渤海上、中、下游分界点宜昌、湖口河口、桃花峪干流流经的省级行政区青、藏、川(蜀)、云(滇)、渝、鄂、湘、赣、皖、苏、沪青、川、甘(陇)、宁、内蒙古、陕(秦)、晋、豫、鲁
长江黄河流经的主要地形区青藏高原、横断山区、云贵高原、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不同河段的水文特征上游流经我国地势第一、二级阶梯,地势落差大,水流湍急,水能资源丰富中游河道弯曲,支流多,水患频发流经土层疏松、水土流失严重的黄土高原,含沙量大下游江阔水深,水流平稳,河网纵横进入华北平原后,水流缓慢,泥沙淤积旺盛,形成“地上河”续表
长江黄河开发利用上游河段水能资源丰富,中下游航运发达塑造了宁夏平原、河套平原和华北平原;为沿岸地区提供了灌溉之利;上中游水能资源丰富不同河段的生态问题及其治理措施上游生态问题:水土流失严重。治理措施:营造防护林、保持水土生态问题:草场退化、荒漠化严重;在宁夏和内蒙古境内有凌汛。治理措施:加强生态环境建设续表
长江黄河不同河段的生态问题及其治理措施中游生态问题:泥沙淤积,洪涝灾害频发。治理措施:上游植树造林、中游疏浚河道生态问题:水土流失严重。治理措施:开展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修建水利工程,调水调沙下游生态问题:水污染严重,围湖造田导致湖泊萎缩。治理措施:退耕还湖,防治水污染生态问题:“地上河”问题突出;在山东境内有凌汛。治理措施:加固黄河大堤,疏浚河道;凌汛需及时破冰,疏通河道续表
考点三自然灾害(重点)读图图表解读图4中国主要气象灾害分布图
图5中国主要地质灾害分布图
析图考点详解1.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分布及危害(1)特点:自然灾害种类多、分布广;发生频率高。(2)分布及危害自然灾害时空分布危害气象灾害台风东南沿海地区;夏秋季节多发带来洪涝灾害;破坏沿海地区的基础设施干旱全国大部分地区(以华北地区的春旱、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伏旱最为典型)造成农作物减产或绝收;人畜饮水困难
自然灾害时空分布危害气象灾害洪涝东北地区、南方地区;多发生在夏秋季节淹没农田、村庄、城镇,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寒潮影响范围广,西北、华北、东北地区较为严重;多发生在秋末、冬季、初春强烈降温带来冻害,威胁农业生产地质灾害滑坡、泥石流中西部的山区,以西南地区最为集中堵塞江河,摧毁聚落,破坏交通线路,危及人类生命和财产安全地震分布范围广,西南、西北地区和台湾多发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等续表
2.防灾减灾措施与自救方法防灾①运用遥感卫星等技术,能够比较精确地预报台风、寒潮等灾害;②修建防灾工程,如北方地区为防御风沙灾害而营造的防护林减灾①建设救灾物资储备中心;②自然灾害发生时,及时调动救灾人员自救方法①当地震发生时,如果条件允许,应及时、有序撤到安全的空旷地带;如果不能及时撤离,可以暂时躲在小开间的墙角。②当发生泥石流时,应向垂直于泥石流流动方向的山坡上跑
命题点1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治理[2023河南中考,13—14]1952年以来,陕西省榆林市韭园沟开展了持续七十年的水土保持工作,为治水治沙探索破解之道。图1为黄河流域水土保持率统计图,图2为黄河流域范围示意图,图3为韭园沟水土流失治理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图1图2图3
1.1990—2021年黄河流域水土保持率()AA.呈上升趋势 B.呈下降趋势 C.先升后降 D.先降后升[解析]
2.下列组合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