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中国的自然环境
课时一地形、地势和气候;考点一地形和地势(重点);析图;2.陆地地势
(1)特征: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
(2)对我国地理环境的影响
①有利影响:我国西高东低的地势便于海上湿润气流深入内陆,形成降水,
有利于农业生产;顺着地势,我国众多大河滚滚东流,便利东西交通;河流
从高一级阶梯流入低一级阶梯时,落差很大,水能资源极为丰富。
②不利影响:地势起伏大,交通不便,尤其在地势阶梯交界处,高大山脉阻
碍交通。;用图;1.下列地形剖面图中,能反映我国沿30°N地势起伏状况的是();2.我国陆地地势特征();考点二气候(重点);析图;(2)我国温度带的分布范围、作物熟制及主要作物;温度带;用图;5.我国东部地区入春进程的方向一般是();6.处于“乍暖还寒体验区”的有();[2024安徽中考]春末夏初,我国某粮食主产区
的作物自南向北渐次变成金黄色。驾驶收割机的农机
手们从安徽省中部出发,带着乡村收获的喜悦,一路
向北,描绘祖国丰收的画卷。下图为该粮食主产区作
物收割状况示意图。据此完成7—8题。;[解析]读图可知,该粮食主产区位于我国东部地区,作物收割方向是自南向
北,主要是因为越靠南,纬度越低,气温越高,粮食成熟时间越早;越靠北,
纬度越高,气温越低,粮食成熟时间越晚。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影响该粮食
主产区作物收割方向的主要因素是纬度位置。故选B。;8.农机手们收割的粮食作物是();2.降水差异;析图;(2)我国干湿地区的干湿状况、分布地区、主要植被及主要农业类型
①湿润区:年降水量>800毫米,年降水量>蒸发量,主要分布在秦岭—淮
河一线以南地区、东北三省东部、青藏高原东南边缘和山东半岛东部小部分
地区,植被以森林为主,农业以水田耕作业为主。
②半湿润区:年降水量400—800毫米,年降水量>蒸发量,主要分布在东北
平原、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南部和青藏高原东南部,植被以森林草原为主,
农业以旱地耕作业为主。;③半干旱区:年降水量200—400毫米,年降水量<蒸发量,主要分布在内蒙
古高原东部、黄土高原北部、青藏高原大部分地区和新疆天山山地,植被以
草原为主,农业以畜牧业、灌溉农业为主。
④干旱区:年降水量<200毫米,年降水量<蒸发量,主要分布在新疆大部、
内蒙古高原西部和青藏高原西北部,植被以荒漠草原、荒漠为主,农业以畜
牧业、绿洲农业为主。;用图;(1)发现区域差异是合理利用区域自然资源的前提。研学小组在考察时发
现甲、乙、丙三地景观差异明显,照片①、照片③分别拍摄于甲、乙、丙三
个考察地中的____地、____地。试分析造成从甲地到丙地景观变化的主要自
然原因。(4分);3.我国的气候;析图;特征;(2)我国不同气候类型的气候特征及主要分布地区;命题点1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命题点2我国冬季南北温差;[解析]冬春季节,我国大部分地区气候寒冷,热量不足,不利于育种。读图
可知,三亚位于20°N以南,地处热带,终年高温,热量充足,为冬春季节的
育种工作提供了有利的气候条件。故选A。;命题点3我国地势特征;中考趋势新题;(1)历史上,由于南部黄河和西部______山脉阻隔等原因,河北省陶瓷保留
了独特风格。(1分)
(2)目前,河北省古瓷窑口空间分布不均,集中分布在________________
部地区,为山区向______(填地形类型)的过渡地带。(2分);(4)你认为偏僻乡村的古瓷窑遗址是否具有开发价值?请表明观点并说明
理由。(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