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修改病句类型及训练.docx
文件大小:13.56 KB
总页数:3 页
更新时间:2025-05-16
总字数:约2.03千字
文档摘要

一、常见病句类型

1.搭配不当:主谓、动宾、主宾、修饰语与中心语等搭配不合理。

例:他的写作水平明显改进了。(“水平”与“改进”搭配不当,应改为“提高”)

2.成分残缺:缺少主语、谓语、宾语等关键成分。

例:通过这次活动,使我明白了团结的重要性。(“通过”和“使”同时使用,导致句子缺主语,删去其一)

3.语序不当:词语或分句顺序不符合逻辑或语言习惯。

例:我们讨论并听取了班长的报告。(应先“听取”后“讨论”)

4.重复累赘:句子中出现语义重复的词语。

例:他经常回忆过去的往事。(“过去”与“往事”重复,删去“过去的”)

5.句式杂糅:把两种句式混杂在一起。

例:原因是……造成的。(两种表达杂糅,可改为“原因是……”或“是……造成的”)

6.表意不明:句子有歧义或指代不清。

例:小明和小刚在散步时,他告诉他作业写完了。(“他”指代不明)

7.不合逻辑:句子内容不符合客观事实或逻辑关系。

例:今晚月光皎洁,繁星满天。(“月光皎洁”时难见“繁星满天”,逻辑矛盾)

二、10道选择题

1.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经过不懈努力,他的学习成绩明显增加了。

B.学校的操场上,到处都是五颜六色的红旗。

C.我们要认真克服并善于发现学习上的毛病。

D.能否保持一颗平常心,是考试正常发挥的关键。

答案:A(B“五颜六色”与“红旗”矛盾;C应先“发现”后“克服”;D两面对一面,删去“能否”)

2.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为了避免今后不再发生类似错误,我们应当吸取教训。

B.通过老师的讲解,使我理解了这道题的解法。

C.他的晚年,仍然精力充沛地进行创作。

D.同学们修改自己的作文时,一定要注意找出并改正错别字。

答案:D(A“避免不再”否定不当;B缺主语;C语序不当,应为“晚年的他”)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这种不爱惜劳动成果,任意浪费,是可耻的。

B.他是一位优秀的有30年教学经验的语文老师。

C.我们要及时解决并发现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D.中国不仅是“一带一路”的倡议者,更是负责任的参与者。

答案:D(A缺宾语;B语序应为“有30年教学经验的优秀语文老师”;C先“发现”后“解决”)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他的籍贯是湖南长沙人。

B.这部小说成功塑造了一批英雄人物的事迹。

C.能否刻苦钻研是提高学习成绩的关键。

D.我们只有相信自己的能力,才能在各种考验面前充满信心。

答案:D(A句式杂糅;B“塑造”与“事迹”搭配不当;C两面对一面)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他大约可能迟到了十分钟。

B.博物馆展出了两千多年前新出土的文物。

C.经过治疗,小明的病已经恢复了健康。

D.一个人是否拥有健康的体魄,关键在于持之以恒地参加体育锻炼。

答案:无正确选项(A“大约”“可能”重复;B语序应为“新出土的两千多年前”;C“病”不能“恢复健康”;D两面对一面)

6.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他的革命精神时刻浮现在我眼前。

B.团结一致是能否搞好工作的关键。

C.我们要不断提高自己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D.他的写作水平明显增强了。

答案:C(A“精神”与“浮现”搭配不当;B两面对一面;D“水平”与“增强”搭配不当)

7.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我断定他大概是小红的哥哥。

B.听了这段报告,使我们懂得了许多道理。

C.造纸是中国的四大发明。

D.即使你是天才,也同样离不开老师的培养教育。

答案:D(A“断定”与“大概”矛盾;B缺主语;C“造纸”是四大发明之一)

8.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他经常去图书馆查阅工具书和字典。

B.能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衡量一节课成功的重要标准。

C.我们要养成认真预习、上课专心听讲、按时完成作业的好习惯。

D.这次考试,我们班的普遍成绩提高了。

答案:C(A“工具书”包含“字典”;B两面对一面;D“普遍”应放在“提高”前)

9.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经过昨夜的一场大雨,使空气清新多了。

B.他那锐利的眼睛投向了人群。

C.我国有世界上没有的万里长城。

D.他的做法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

答案:D(A缺主语;B“眼睛”与“投向”搭配不当;C“我国”包含于“世界”,逻辑矛盾)

10.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老师耐心地纠正并指出了我这次作业中存在的问题。

B.为了防止酒驾事件不再发生,交警部门加大了巡查力度。

C.能否根治网吧“顽症”,是保证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条件之一。

D.我们要引导青少年用美的眼光去看世界,用美的心灵去感受世界。

答案:D(A应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