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5:作文复习知识清单
内容提要1.
内容提要
1.写出人物特点;2.学习抒情;
3.抓住细节;4.怎样选材;
5.语言要简明;6.创作科幻故事。
写出人物特点
【教材要求】
要写好一个人物,首先要学会细心观察,抓住人物的特点。
写人的文章常常离不开人物的外貌描写。可写人物的五官、头发与胡须也可写脸色、神情;可写人物某次的具体穿着,也可写其习惯的颜色搭配、衣服式样等。注意不要泛泛地叙述和描写,要抓住人物区别于他人的独特之处来写。
要把人写“活”,写成“他自己”,就要把人放在事件中写,写他与别人的交往,写他富有个性的语言、动作行为和心理活动。可写的事情较多,要选择能够表现人物特点的事来写,可以是一件事,也可以是几件事。
写人更重要的是要写出人物的精神。一方面可以通过人物的外在特征显示其内在精神。另一方面还可以抓住细节展示人物的精神。一个人的内在品质和精神追求往往在细节处得以彰显。
【技法指导】
一、观察人物:抓住“独特之处”
核心方法:观察人物时,避免“千人一面”,聚焦最特别的1-2个点(外貌、性格、习惯等)。
1.外貌描写:不写“大众脸”,写“专属标志”
错误示范:“她有一双大眼睛,长长的头发,很漂亮。”(太笼统)
正确方法:抓独特特征(如胎记、口音、习惯性动作)
“她说话时总爱抿着嘴,左脸颊会露出一个米粒大的小酒窝。”
“爷爷的手背爬满了褐色的斑点,像老树皮上结的痂。”
2.性格/习惯:用“反差”或“重复动作”强化印象
反差法:“他虽然个子矮小,但运动会时第一个报名参加篮球比赛,抢球时像只灵活的猴子。”(性格与外表的反差)
重复动作:“每次做题时,他都会咬着笔杆皱眉头,直到想出答案才猛地一拍桌子。”(习惯性动作)
二、描写人物:用“具体细节”代替“抽象评价
核心方法:少用“善良”“聪明”等形容词,多用事件+动作/语言体现特点。
1.用“典型事件”体现性格
抽象写法:“妈妈很勤劳。”
具体写法:“凌晨五点,厨房传来‘哐当’的响声,我揉着眼睛看见妈妈正踮脚够橱柜里的面粉袋,头发被汗水黏在额头上。”(用事件+细节代替评价)?
2.语言描写:符合身份+个性化
普通对话:“老师说:‘大家要认真学习。’”
个性化语言:数学老师敲了敲黑板:“这道题的陷阱就像草丛里的蛇,稍不留神就被咬!”(用比喻体现学科特点)
奶奶攥着我的手说:“多吃点,瘦得跟麻秆似的,风吹都能倒!”(用方言和比喻体现长辈关怀)
【真题演练】
1.也许闭上眼睛你都能想出好朋友的样子,想到发生在你们之间的故事。以《我的好朋友》为题,写一篇作文。不少于500字。?
示例:《我的好朋友》
林夕的转笔神功是全班闻名的。她右手食指轻轻一勾,黑色水笔就能在指节间转出残影,像被施了悬浮咒的魔法棒。每当她解题时,笔杆就会开始跳舞,直到“啪嗒”一声掉在桌上,她才惊觉似的捂住嘴,左脸颊的酒窝里盛着狡黠的笑。
一、会跳舞的笔杆
数学课上,老陈在黑板上写下一道几何题,全班倒吸冷气。林夕却把下巴抵在左臂上,转笔的速度渐渐慢下来,笔尖在草稿纸上游走,突然“唰”地站起来:“老师,我能用三种方法解!”她马尾辫上的银色蝴蝶发卡在阳光下晃了晃,粉笔在黑板上敲出清脆的节奏,解题步骤像五线谱上的音符般流淌。
后来我才发现,她的课本边边角角都画满了小公式,空白处写着:“转笔时思路更清楚哦~”
二、雨天的向日葵
去年校运会突降暴雨,我蹲在跑道边揉着崴伤的脚踝,雨水混着眼泪往下淌。林夕举着伞从远处跑来,校服裤脚溅满泥点,怀里却抱着个塑料袋——里面是干爽的毛巾和温热的姜茶。
“哭什么呀,”她蹲下来给我擦腿上的泥,发梢的雨水滴在我手背上,“上次我摔得比你惨多了,你看。”她卷起裤管,膝盖上的旧疤像朵淡粉色的花。那天她背着我走了半公里,后背的校服被汗水洇出深色的蝴蝶,嘴里还哼着跑调的《阳光总在风雨后》。
三、墨香里的坚持
寒假去她家玩,推开书房门就撞见满屋子的宣纸。林夕正悬腕写“永”字,狼毫在毛边纸上顿挫提按,墨汁在砚台里泛着幽光。“这是我写的第两百零八张了。”她说话时不敢抬头,睫毛在眼下投出小片阴影,“老师说我的捺画总没力。”
三个月后的书法比赛,她攥着特等奖证书冲进教室,手腕上还留着练毛笔磨出的茧。证书上的烫金字映着她的笑,这回酒窝里盛的是蜂蜜般的甜。
现在林夕的转笔依然会掉笔,依然会在雨天哼跑调的歌,依然会在书法课上把墨汁蹭到鼻尖。但我知道,那个会让笔杆跳舞的女孩,那个把温暖裹在塑料袋里的女孩,那个在宣纸上写满坚持的女孩,永远是我记忆里最明亮的光。
窗外的梧桐叶沙沙作响,我望着她伏在桌上解题的背影,阳光穿过她的发梢,在草稿纸上织出细碎的金网。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