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材料一:世界卫生组织给健康下的定义为:“健康是一种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不虚弱。”
材料二:2022年,教育部正式印发《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提出,将劳动从原来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完全独立出来,并发布《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这意味着,2022年秋季开学起,劳动课将正式成为中小学的一门独立课程。
材料三: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精神追求也越发多样,全民健身渐成风尚,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运动的重要性,并积极参与各种体育活动。跑步、瑜伽、游泳、骑行、球类运动等健身方式层出不穷,大众参与度逐年提升。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二、材料分析
材料解读: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
材料一引用了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强调了健康不仅指身体上没有疾病和不虚弱,还包括精神上的完好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这一定义扩展了健康的内涵,提醒我们关注身心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
材料二提到了教育部将劳动课正式纳入中小学课程体系的举措。这一变化体现了教育部门对中小学生劳动教育的重视,旨在通过劳动教育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劳动技能和劳动习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劳动不仅关乎身体健康,还能培养责任感和独立能力,对精神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也有积极影响。
材料三则关注了全民健身的潮流,指出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注重精神追求,积极参与各种体育活动。这反映了现代人对健康生活的追求,包括身体锻炼和精神愉悦。
三则材料共同指向了“健康”这一主题,但各有侧重。材料一从定义层面阐述健康的内涵,材料二从教育层面强调劳动对健康的重要性,材料三则从社会现象层面展现人们对健康的追求。
写作任务分析:
1.?联想和思考:考生需要结合三则材料,对“健康”的内涵进行联想和思考。可以从身心健康、社会适应能力、劳动教育、全民健身等多个角度入手,探讨健康的多维内涵和实现途径。
2.?体现感悟与思考:文章应体现考生对健康主题的深刻感悟和思考。考生可以结合自身经历、社会现象或名人名言等素材,阐述对健康的理解和认识,提出自己的见解和主张。
3.?写作要求: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考生可以根据自身擅长和文章主题选择合适的文体,如议论文、记叙文、散文等。文章应结构清晰、逻辑严谨、语言流畅,能够准确表达考生的思想和观点。
三、立意指导
1.?从身心健康的角度立意:
强调身心健康是健康的基础,只有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的人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实现自我价值。
可以结合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工作压力等背景,分析身心健康面临的挑战和应对策略。
2.?从社会适应能力的角度立意:
阐述社会适应能力对健康的重要性,指出一个人能否在社会中立足并发挥所长,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社会适应能力。
可以探讨如何培养和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如增强人际交往能力、学会适应环境变化等。
3.?从劳动教育的角度立意:
分析劳动教育对健康成长的积极作用,指出劳动不仅能锻炼身体,还能培养责任感和独立能力,有助于形成健全的人格。
可以结合当前教育现状,探讨如何在教育中加强劳动教育,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和劳动技能。
4.?从全民健身的角度立意:
强调全民健身对提升国民健康水平的重要性,指出运动是保持身体健康、精神愉悦的有效途径。
可以分析全民健身的潮流和趋势,探讨如何推动全民健身运动的深入开展,提高全民健康水平。
5.?综合立意:
将以上几个角度综合起来,阐述健康的多维内涵和实现途径。可以指出身心健康、社会适应能力、劳动教育和全民健身是相互关联、相互促进的,共同构成了健康的完整体系。
可以结合个人经历、社会现象或名人名言等素材,进行深入分析和阐述,提出自己的见解和主张。
四、标题范例
1.?劳以修身,动以养德
2.?强健体魄,健全人格
3.?劳动塑造健康,运动成就未来
4.?身心并进,健康同行
5.?劳动筑基健康路,运动添彩人生途
6.?劳动健身心,健康伴我行
7.?以劳动为基,以运动为翼
8.?健康人生,劳动与运动并重
9.?劳动为舟,运动为帆,驶向健康彼岸
10.?在劳动与运动中拥抱健康
五、素材积累
名言警句:
1.?铁不锻炼不成钢,人不运动不健康。——谚语
2.?完全人格,首在体育。——蔡元培
3.?劳动是社会中每个人不可避免的义务。——卢梭
4.?劳动永远是人类生活的基础,是创造人类文化幸福的基础。——马卡连柯
5.?健康是智慧的条件,是愉快的标志。——爱默生
事例素材:
1.?钟南山院士的健身故事:钟南山院士长期坚持锻炼,即使在80多岁高龄时,仍然保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