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促进生长发育》教案-2024-2025学年北京版(2024)初中体育与健康七年级全一册
核心素养教学目标
运动能力目标:学生能熟练掌握如篮球、跳绳、短跑等常见运动项目的基本动作要领,并能科学合理地制定适合自身的运动计划,提升运动技能和运动规划能力。
健康行为目标:深刻理解运动对生长发育的重要意义,知晓不同运动项目对身体各部位生长发育的影响,养成每天坚持适量运动的良好习惯,主动关注自身健康状况。
体育品德目标:在团队运动项目练习和合作探究中,培养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团队协作精神和遵守规则的意识,增强集体荣誉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运动促进生长发育的原理,包括对骨骼、肌肉、心肺功能、神经系统等方面的积极影响;常见运动项目如篮球、跳绳、游泳、长跑等与生长发育的关系;制定科学合理的运动计划的方法和要素。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将运动促进生长发育的理论知识转化为长期坚持运动的实际行动,克服学生在运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懒惰、怕累等消极心理。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收集运动促进生长发育的相关资料,如科学研究数据、专家讲解视频、运动员成长案例;制作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多媒体课件;准备篮球、跳绳、秒表等运动器材。
学生准备:回顾自己日常参与的运动项目,思考运动后的身体感受;准备笔记本和笔,用于记录重要知识点。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教师展示两张对比图片,一张是经常运动青少年的健康体态图,另一张是缺乏运动青少年的体态图,并提问:“同学们,观察这两张图片,你们发现了哪些不同?你们觉得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些差异呢?”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并发言。
设计意图:通过直观的图片对比,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快速吸引学生注意力,自然地导入本节课主题。
2.运动对生长发育的影响
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结合生动的动画和图表,讲解运动促进生长发育的原理。例如,展示骨骼在运动过程中生长的动画,说明运动能刺激骨骼生长板,使骨骼增长;用图表呈现运动前后肌肉力量和耐力的变化,解释运动对肌肉发育的作用。
讲解过程中,适时提问:“同学们,大家想想运动除了对骨骼和肌肉有影响,还会对身体哪些方面有帮助呢?”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并回答,对于学生的回答,教师及时给予肯定和补充。
引入真实案例:“曾经有个学生小明,以前身体素质较差,经常生病。后来他坚持每天跳绳和跑步,一段时间后,不仅身高增长了,生病次数也明显减少,身体素质大大提高。这说明了什么呢?”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然后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分享讨论结果。
教师总结:“运动对我们的生长发育有着全方位的积极影响,它可以增强心肺功能,提高免疫力,促进神经系统发育,让我们更加聪明灵活。”
设计意图: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运动原理;通过提问、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能力,加深学生对运动促进生长发育重要性的认识。
3.常见运动项目与生长发育
教师逐一介绍篮球、跳绳、游泳、长跑等常见运动项目对生长发育的独特作用。在介绍篮球时,展示篮球运动员弹跳、投篮等动作图片,讲解篮球运动可以锻炼上肢力量、提高弹跳能力和身体协调性;介绍跳绳时,播放跳绳运动的视频,说明跳绳能促进下肢骨骼生长和提高节奏感。
组织“运动项目猜猜猜”活动,教师描述某个运动项目对生长发育的作用,让学生猜出对应的运动项目,如“这个运动项目可以在水中进行,对全身肌肉都有锻炼作用,还能增强心肺功能”,学生回答“游泳”。回答正确的学生给予小奖励。
设计意图:通过生动形象的图片和视频展示,让学生直观了解不同运动项目的特点和作用;互动游戏增加课堂趣味性,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强化学生对知识的记忆。
4.制定科学运动计划
教师讲解制定科学运动计划的要素,包括运动项目选择、运动强度控制、运动时间安排和运动频率设定。例如,对于初中生来说,每周应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每次运动时间保持在30分钟以上;运动强度可以通过心率来控制,中等强度运动时心率一般在(220-年龄)×(60%-70%)。
展示一份优秀的学生运动计划案例,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这份运动计划有哪些优点?如果是你,你会如何调整?”小组讨论后,每个小组派代表进行发言。
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在纸上制定一份属于自己的运动计划。学生制定过程中,教师巡视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问题。
邀请几位学生分享自己的运动计划,其他学生进行点评,教师最后进行总结和完善。
设计意图:通过讲解、案例分析和实践操作,让学生掌握制定运动计划的方法;小组讨论和分享环节,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制定科学运动计划的能力。
5.总结归纳
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今天我们学习了运动对生长发育的影响、常见运动项目与生长发育的关系,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