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成人高考《语文》语言表达与运用重点难点突破试卷
考试时间:______分钟总分:______分姓名:______
一、现代文阅读(共30分)
要求:阅读下列现代文,回答问题。
(一)阅读下面短文,完成第1-5题。(10分)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每天都会接收到大量的信息。然而,面对这些信息,我们是否能够辨别真伪,筛选出有价值的内容呢?以下是一些建议:
1.关注权威媒体。权威媒体发布的信息具有较高的可信度。
2.查证信息来源。对于来源不明的信息,要谨慎对待。
3.分析信息内容。对于涉及敏感话题的信息,要仔细分析,判断其真实性。
4.保持独立思考。不要盲目相信网络上的观点,要学会独立思考。
5.分享有价值的信息。在传播信息时,要确保信息的真实性。
阅读下面短文,回答问题。
1.请简述信息爆炸时代,我们应该如何辨别真伪、筛选有价值的内容。(2分)
2.根据文章内容,列举至少3条关于辨别真伪、筛选有价值内容的方法。(6分)
3.请结合实际,谈谈你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应对信息爆炸时代带来的挑战。(4分)
4.请谈谈你对“保持独立思考”这一观点的理解。(4分)
5.请简述你在传播信息时,如何确保信息的真实性。(4分)
(二)阅读下面短文,完成第6-10题。(20分)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工智能已经逐渐渗透到我们的生活中。人工智能技术为我们带来了便利,但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伦理问题。以下是一篇关于人工智能伦理的文章,请阅读并回答问题。
6.请简述人工智能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及其带来的便利。(4分)
7.根据文章内容,列举至少3个人工智能技术带来的伦理问题。(6分)
8.请谈谈你对人工智能伦理问题的看法。(4分)
9.请结合实际,谈谈我们应该如何应对人工智能伦理问题。(4分)
10.请简述人工智能技术在未来的发展趋势及其对社会的影响。(4分)
二、文言文阅读(共30分)
要求: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第11-15题。
(一)阅读下面短文,完成第11-15题。(10分)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11.请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每词1分,共4分)
(1)学而时习之
(2)有朋自远方来
(3)不亦说乎
(4)人不知而不愠
12.请翻译下列句子。(每句2分,共4分)
(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2)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13.请简要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2分)
14.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学而时习之”这一观点的理解。(3分)
15.请谈谈你对“人不知而不愠”这一观点的理解。(3分)
(二)阅读下面短文,完成第16-20题。(20分)
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万乘之国,弑其君,覆其家,未尝不由此也。故曰:‘不仁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16.请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每词1分,共4分)
(1)亦将有以利吾国乎
(2)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
(3)万乘之国
(4)弑其君,覆其家
17.请翻译下列句子。(每句2分,共4分)
(1)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
(2)不仁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18.请简要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2分)
19.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仁义”这一观点的理解。(3分)
20.请谈谈你对“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这一观点的理解。(3分)
四、古诗词鉴赏(共20分)
要求:阅读下列古诗词,完成第21-25题。
21.请简析下列诗句中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并解释其效果。(4分)
(1)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唐代:王维)
(2)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唐代:孟浩然)
22.请结合诗句,分析诗人的情感态度。(4分)
(1)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唐代:王勃)
(2)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唐代:王之涣)
23.请简述下列诗词的背景及作者简介。(4分)
(1)登鹳雀楼
(2)望岳
24.请根据诗词内容,创作一首五言绝句。(4分)
25.请简述古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4分)
五、作文(共40分)
要求:根据下列材料,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材料: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如“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请以“生态文明建设与我”为题,谈谈你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认识和理解。
六、文学常识(共10分)
要求:选择正确的答案完成第26-30题。
26.《红楼梦》的作者是谁?(A.曹雪芹B.吴敬梓C.蒲松龄)
27.“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出自哪首诗?(A.《望庐山瀑布》B.《登鹳雀楼》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