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高考模考作文“往哪走,都是往前走”导写及范文展示
【原题再现】
一位作家曾写过一段意味深长的对话:
“咱们往哪走啊?”
“往前走。”
“哪是前啊?”
“往哪走,都是往前走。”
对话中“往哪走,都是往前走”,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论点明确,论据充实,论证合理;语言流畅,书写清晰。
【文题解析】
本题是隐喻型材料作文题,充满哲理意味。材料展示了一段对话,出自米兰·昆德拉的剧作《雅克和他的主人》。问者不知该往哪儿走,答者指出方向:“往前。”问者不知何为“前”,答者做出判断:“往哪走,都是往前走。”对话里的“问者”可以代表陷入迷茫、困顿、不确定的人们,“答者”可以代表参透人生真谛的智者。由此,找到关键词“走”和“前”,剖析这两个概念,并明确二者之间的关系,就形成了写作的核心。
在剖析概念时,考生要注意准确把握内涵和外延,并适当发散。“走”不仅是字面上的迈开步伐、移动,还包含行动、实践、探索、突破、尝试、选择、奋斗、努力等意思。“前”不仅是字面上的推进,还包含发展、成效、进步、未知、加深(认识)、成长、充实(精神世界)等。“前”还体现了一种乐观的心态,只要你在“走”,就是“向前”。紧接着,考生可聚焦“走”与“往前”的关系展开论证分析。对于这一判断,可进行思辨,可以认同,也可以不认同。认同者强调行动的重要性,不认同者强调明确目标引导的重要性,据此,可展开丰富立意。论述时,考生亦可结合社会现象来分析,如“摆烂”“佛系”“松弛感”等,力求分析到位、语言流畅、思维深入。
【范文展示2篇】
走,持续向前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人生漫长的道路上,惟有坚持走,坚持向前,才能到达终点。但是,也许有时我们会迷失了方向,迷茫不知何处是前方;也许有时我们看不到光亮,质疑前方是否存在,失去了动力。此时,只要在心中默念:“走,就是在持续向前。”
矛盾点在于,“前”似乎是固定的方位,找不到“前”,又怎能谈向前?首先,我想,与停滞相比,往哪走都是向前。只有走才有希望,只要走,哪怕南辕北辙,起码认清了错误的方向,积累了经验,更接近前的方向。在漫漫大海中航行如是,只有加大马力、保持航行,才能不被无边的巨波吞噬;在人类社会中亦如是,封建社会的黑暗下,先辈们能否一下子抓准光明的前方?但他们不愿意停滞于腐朽与愚昧,而是朝自己能寻找的各个方向走:办报刊、创学会、变新法、发动革命……与守旧、满足现状相比,走就是求发展、求改变,走就是在向前。即使走反了,也在另一种意义上更接近于前。走,才能向前。
更进一步,也许前的方位也是多向的,什么是向前?是朝向成功?朝向名利?抑或是活出自己的生命价值?黄州、惠州、儋州,苏轼的人生在向前走吗?也许大部分同期人不会这样认为,但他始终在走。此心安处是吾乡地走,走在自己的心路上,走的豁达,走的坦然,他在向精神的前方走,而这种乐观、不放弃、专注地走,何尝不是一种突破、一种向前?而有时,执着于他人言说的,自己臆想的前,而忽略了“走”这个行动、这个过程中的伟大价值,反而是在向“后”走。“走”本身就是向前。
值得注意的是,“往哪走,都是向前走”中,不仅肯定了“走”的价值,也率先认可了“前”的必要。走必定要以前为目标,有了前,坚守自己走着朝向前,才能避免漫无目的地游荡与徘徊,只有心怀前的憧憬,才是真正地在走,才能真正地走下去。
反观当今,我们大多心怀“前”的方向,却不能坚定走的步伐,“我是不是在向前?为什么我和大家方向相反?”对持续向前的过分执着有时反而损伤了年轻人的冲劲,过分地小心谨慎束缚了走的步伐。对此,年轻人应活得坦然点,认可“走”的力量,接受“前”的多元;对此,社会也应宽容点,让人放心地走,给足试错的机会。
只要在走,就不用害怕歧途;只要在走,身在歧途也能走出歧途;只要在走,就是持续向前,不论收获的是经验还是教训。
步履不停!
坚持正道往前走
“往哪走?”自古以来便是令人思忖的话题。无论是千百年前为国家社会发展方向担忧的先哲,抑或是时代环境下看似渺小的我们,都会产生这样的疑问。
“往哪走?”看似是岔口前,对发展方向的道路选择的犹豫,可本质上,发出这个命题并将真正解答它的,是每一个人的内心。我们究竟踏向何方?有人说这要看时代,看机遇。我并不否认机遇对个人道路发展的重要性,但它却不是决定性的因素。在我看来,个体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修行于当下,勤勉于今朝,那么往哪走,都是往前走。
古往今来,无数先哲走向了在他们所处的时代下,看似并非是“往前”的道路。尼采将目光投向大洋远处并借此寻求价值的重构;马克思以实践理性反抗资本主义盛行的社会;鲁迅在近代中国“人吃人”的社会却仍保有“肩住闸门”的担当与“救治灵魂”的渴望。他们的选择看似与时代背道而驰,可实质上,正是由于他们坚信自己所行之道路的必要性,才引领整个社会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