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论语微子》《史记宋微子世家》《柳河东集箕子碑》含答案.docx
文件大小:17.04 KB
总页数:5 页
更新时间:2025-05-16
总字数:约3.45千字
文档摘要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论语微子》《史记宋微子世家》《柳河东集箕子碑》含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微子去之,箕子为之奴,比干谏而死。孔子曰:“殷有三仁焉。”

(节选自《论语·微子》)

材料二:

箕子者,纣亲戚也。纣始为象箸,箕子叹曰:“彼为象箸,必为玉杯;为杯,则必思远方珍怪之物而御之矣。舆马宫室之渐自此始,不可振也。”纣为淫泱,箕子谏,不听。人或曰:“可以去矣。”箕子曰:“为人臣谏不听而去,是彰君之恶而自说于民,吾不忍为也。”乃被发佯狂而为奴,遂隐而鼓琴以自悲,故传之曰《箕子操》。

王子比干者,亦纣之亲戚也。见箕子谏不听而为奴,则曰:“君有过而不以死争,则百姓何辜!”乃直言谏纣。纣怒曰:“吾闻圣人之心有七窍,信有诸乎?”乃遂杀王子比干,刳视其心。

微子曰:“父子有骨肉,则臣主以义属。故父有过,子三谏不听,则随而号之;人臣三谏不听,则其义可以去矣。”于是太师、少师乃劝微子去,遂行。周武王伐纣克殷,微子乃持其祭器造于军门,肉袒面缚,左牵羊,右把茅,膝行而前以告。于是武王乃释微子,复其位如故。

(节选自《史记·宋微子世家》)

材料三:

凡大人之道有三:一曰正蒙难,二曰法授圣,三曰化及民。殷有仁人曰箕子,实具兹道以立于世,故孔子述六经之旨,尤殷勤焉。

当纣之时,大道悖乱,天威之动不能戒,圣人之言无所用。进死以并命,诚仁矣,无益吾祀,故不为;委身以存祀,诚仁矣,与亡吾国,故不忍。具是二道,有行之者矣。箕子是用保其明哲,与之俯仰;晦是谟范,辱于囚奴;昏而无邪,隋①而不息。故在《易》曰:“箕子之明夷②”,正蒙难也。及天命既改,生人以正,乃出大法,用为圣师,周人得以序彝伦③而立大典。故在《书》曰:“以箕子归,作《洪范》”,法授圣也。及封朝鲜,推道训俗,惟德无陋,惟人无远,用广殷祀,俾夷为华,化及民也。率是大道,丛于厥躬,天地变化,我得其正,其大人欤?

呜乎!当其周时未至,殷祀未殄,比干已死,微子已去。向使纣恶未稔而自毙武庚念乱以图存国无其人谁与兴理?是固人事之或然者也。然则先生隐忍而为此,其有志于斯乎?

唐某年,作庙汲郡,岁时致祀。

(节选自《柳河东集·箕子碑》)

【注】①隕:跌倒,此处引申为困顿、不顺利。②明夷:卦名,后喻主暗于上、贤臣退避的乱世。③彝伦:指常理、伦常。

10.材料三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向使纣恶未稔A而自毙B武庚C念乱D以图存E国无F其人G谁与兴理?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是,指示代词,“这”的意思,与“惟命是从”“惟马首是瞻”中的“是”用法不同。

B.属,连缀、连接,与《三峡》中“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的“属”意思相同。

C.六经,指《诗》《书》《礼》《易》《乐》《春秋》,与“六艺经传”的“六艺”指代相同。

D.而,连词,表转折,与《屈原列传》中“《小雅》怨诽而不乱”的“而”用法不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箕子见微知著,当他看到纣王使用象牙筷子的时候,就预见到了纣王将来会荒淫骄奢,国家不可能振兴。

B.箕子隐藏自己的谋略,在纣王恣纵逸乐、国家不安时也不做邪恶之事,这是他“正蒙难”的体现。

C.箕子受封朝鲜后,将治理天下的法典传授给圣明的君主,周朝得以创立典章制度,这是他“法授圣”的体现。

D.柳宗元的碑文,对箕子进行了高度评价,既表达出对箕子的敬仰,也借此勉励那些隐忍图存的有志之士。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乃被发佯狂而为奴,遂隐而鼓琴以自悲。(4分)

(2)用广殷祀,俾夷为华,化及民也。(4分)

14.孔子认为,箕子、比干、微子都是“仁人”,而柳宗元认为箕子的选择在三人之中最可贵。请结合材料谈谈柳宗元这样评述的原因。(3分)

参考答案:

10.BEG

11.D(这里的“而”表转折,两者相同。)

12.C(“法授圣”是在箕子受封朝鲜前。)

13.(1)于是(箕子)披头散发,假装疯癫做了奴隶,后来就隐居弹琴聊以抒发心中悲痛。(“佯”“隐”各1分,补主语1分,句意1分)

(2)为的是扩大殷族的文化,使边远的民族与华夏民族相同,这便是推行教化惠及百姓(使人民受到教化)。(“广”“俾”各1分,判断句1分,句意1分)

14.①比干冒死进谏,却丢掉生命,这对于保存自己的宗族不利(1分);微子委屈自己以

便保存自己宗庙的奉祀,但要先离开自己的国家出逃(1分)。②箕子“正蒙难”“法授圣”“化及民”是真正道德高尚的人(1分)。

【参考译文】

材料一:

(纣王昏乱残暴),微子便离开了他,箕子做了奴隶,比干劝谏而被杀。孔子说:“殷商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