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活动5常见金属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课时
常见金属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课型
新授课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7页
学业目标
1.巩固和加深对金属性质的认识。
2.培养实验设计能力。
教学重点
金属的性质。
教学难点
培养实验设计能力。
教学过程
备注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复习导入】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在研究物质性质时,要结合化学实验。
二、自主活动,探索学习
(一)金属的物理性质
【观察】观察并描述镁、铝、铁、铜的颜色和光泽。
【归纳总结】镁、铝、铁是银白色,铜是红色。四者都具有金属光泽。
【实验】铜片和铝片、铜片和黄铜片(或白铜片)相互刻画。
现象:铜片在铝片上留有痕迹,黄铜片在铜片上留有痕迹。
【归纳总结】铜的硬度比铝大,黄铜片比铜的硬度大。
【讨论】设计实验,证明金属具有导电性、导热性及延展性。
【归纳总结】
实验内容
现象
结论
用电池、导线、金属片、小灯泡组成串联电路
灯泡发光
金属具有导电性
把一小段铁片放在酒精灯上加热,触摸铁片的另一端
感觉到铁片烫手
金属具有
导热性
锤打铝丝
铝丝被锤成铝片
金属具有
延展性
【例1】下列性质属于金属共性的是()
A.硬度很大、熔点很高
B.有良好的导电性、传热性
C.是银白色的固体
D.易与酸反应产生氢气【归纳总结】
(二)金属的化学性质
【实验】用坩埚钳夹取一块铜片,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观察铜片表面的变化。
现象:铜片表面变黑
【归纳总结】
2Cu+O2△2CuO
金属能与氧气反应,生成对应的氧化物。
【实验】取5支试管中分别放入少量镁条、铝片、锌粒、铁片、铜片,然后分别加入5mL稀盐酸(或稀硫酸),观察现象。如有气体生成,将气体验纯后点燃。
现象:放镁条、铝片、锌粒、铁片的试管中有气体生成,生成的气体能燃烧,放铜片的试管没有气体生成。
【归纳总结】金属镁、铝、锌、铁能与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铜与稀盐酸或稀硫酸不反应。
【讨论】请你设计实验,比较铁、铜、银的金属活动性。
【实验】
实验步骤
现象
化学方程式
(1)取一支试管倒入一定量的硫酸铜溶液,将一根用砂纸打磨过的铁丝浸入溶液中,观察现象
浸入溶液中的铁丝表面覆盖一层红色的物质,溶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
Fe+CuSO4===
FeSO4+Cu
(2)取一支试管倒入一定量的硝酸银溶液,将一根用砂纸打磨过的铜丝浸入溶液中,观察现象
浸入溶液中的铜丝表面覆盖一层银白色的物质,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
Cu+2AgNO3===
Cu(NO3)2+2Ag
【归纳总结】Fe、Cu、Ag的金属活动性:FeCuAg。
【例2】小思实验操作考试的题目是探究金属的化学性质,内容包括:铜在空气中灼烧、锌与稀硫酸反应、铝丝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如图是他实验操作考试中的部分情景。
(1)图中有一处错误的操作,该操作是_____(填字母)。
(2)操作A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
(3)他将铝丝插入到硫酸铜溶液中,未出现明显现象,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课堂小结
通过本课知识的学习,有哪些心得?小组讨论,看看都学到了什么。小组讨论本课主要内容,归纳后选代表发言。
四、随堂训练
1.现有X、Y、Z三种金属,如果把X和Y分别放入稀硫酸中,X溶解并产生氢气,Y不反应;如果把Y和Z分别放入硝酸银溶液中,过一会儿,在Y表面有银析出,而Z没有变化。根据以上实验事实,判断X、Y和Z的金属活动性顺序()
A.XYZB.YXZC.ZYXD.ZYX
2.用如图所示实验验证金属的性质。
(1)实验1,观察到灯泡发光,说明铁具有的性质是____________。
(2)实验2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3能证明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铜的强,现象是____________。
五、布置作业
通过设计实验方案,理解科学探究。
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现象的方法及通过实验得出结论的能力。
通过设计实验,培养学生对化学理论进一步思考的能力,引导学生思维碰撞,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板书
设计
常见金属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一、物理性质
颜色、光泽、硬度、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
二、化学性质
1.与氧气反应
2.与稀酸反应
3.金属活动性顺序
教学
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