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实验活动8 常见酸、碱的化学性质 教案(表格式) 化学人教版2024九年级下册.doc
文件大小:353 KB
总页数:4 页
更新时间:2025-05-16
总字数:约1.88千字
文档摘要

实验活动8常见酸、碱的化学性质

课时

常见酸、碱的化学性质

课型

新授课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90~91页

素养目标

1.加深对酸和碱的主要性质的认识。

2.通过实验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教学重点

酸、碱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

酸、碱的化学性质

教学过程

备注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情境导入】展示两瓶无色液体(一瓶是酸,一瓶是碱)你如何鉴别它们呢?学生讨论分析设计实验方案。

二、自主活动,探索学习

(一)酸、碱与指示剂作用

【实验】

溶液

石蕊溶液

酚酞溶液

稀盐酸

变红

不变色

稀硫酸

变红

不变色

氢氧化钠溶液

变蓝

变红

氢氧化钙溶液

变蓝

变红

【结论】石蕊酸红碱变蓝,酚酞碱红酸不变。

【实验】取两个生锈的铁钉分别放入两支试管中,然后分别加入约2mL稀盐酸,观察现象。当观察到铁钉表面的锈去掉变得光亮时,将其中一支试管中的铁钉取出,洗净。继续观察另一支试管中的现象,过一段时间将铁钉取出,洗净。比较两个铁钉。

实验内容

反应现象

化学方程式

稀盐酸和生锈铁钉的反应

铁锈消失,铁钉变得光亮,溶液由无色变成黄色

Fe2O3+6HCl=

2FeCl3+3H2O

光亮的铁钉继续与酸作用

光亮的铁钉表面有气泡冒出,溶液由黄色变成绿色

Fe+2HCl═FeCl2+H2↑

【结论】酸+金属→盐+氢气

酸+金属氧化物→盐+水

【实验】在试管中加入约2mL硫酸铜溶液,然后滴入几滴氢氧化钠溶液,观察现象。然后再向试管中加入稀盐酸,观察现象。

实验内容

反应现象

化学方程式

CuSO4溶液+NaOH溶液

有蓝色沉淀生成

CuSO4+2NaOH=

Cu(OH)2↓+2NaCl

再向上述试管中加入稀盐酸

沉淀溶解

Cu(OH)2+2HCl=

CuCl2+2H2O

【结论】碱+盐→新碱+新盐

【实验】在试管中加入约1mL氢氧化钠溶液,滴入几滴酚酞溶液。然后边用滴管慢慢滴入稀盐酸,边不断振荡试管,至溶液颜色恰好变成无色为止。取上述反应后的无色溶液约1mL,置于蒸发皿中加热,使液体蒸干,观察到有白色晶体析出。

【结论】酸+碱→盐+水

【实验】向两支试管中各加入相同量的氢氧化钙粉末(用药匙的柄把一端挑一点),然后各加入约1mL水,振荡,观察到出现浑浊;再各滴入两滴酚酞溶液,观察到溶液变红。继续向其中一支试管中加入约1mL水,振荡,溶液仍浑浊,红色不消失;向另一支试管中加入约1mL稀盐酸,振荡,溶液不浑浊,红色消失。

【结论】氢氧化钙的溶解度小,溶液呈碱性,能与酸应。

三、课堂小结

通过本课知识的学习,有哪些心得?小组讨论,看看都学到了什么。小组讨论本课主要内容,归纳后选代表发言。

四、随堂训练

1.下列物质能够反应,且没有明显现象的是()

A.Na2CO3溶液加入澄清石灰水中

B.Fe2O3加入NaOH溶液中

C.稀盐酸滴入Ca(OH)2溶液中

D.CO2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2.某一无色溶液具有如下性质:①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②与CuSO4溶液反应产生蓝色沉淀;③与Na2CO3溶液反应产生白色沉淀。此溶液是()

A.氢氧化钠溶液B.氯化钙溶液

C.澄清石灰水D.盐酸

3.盐酸、硫酸是两种常见的酸,利用以下装置对酸的化学性质进行探究。

(1)它们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因为它们的溶液中都含有______(填离子符号)。

(2)实验Ⅰ中,在点滴板的a、b穴中滴入酸溶液后,溶液变红的是_____(填“a”或“b”)。使用点滴板的优点之一是_____________。

(3)实验Ⅱ中,为了验证石灰石中含有碳酸根离子,试剂X的名称是___________。

(4)实验Ⅲ中,在试管①②中均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试管①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布置作业

创设问题情景,活跃课堂气氛,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学生动手实验,进一步巩固酸碱的化学性质,同时培养学生观察现象及总结规律的能力。

通过实验探究认识金属与酸、金属氧化物与酸的反应规律,锻炼实验探究能力。

通过实验探究认识碱与盐、酸与碱的反应,并进一步练习基本实验操作。

板书

设计

常见酸、碱的化学性质

一、酸的化学性质

1.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2.酸+金属→盐+氢气

3.酸+金属氧化物→盐+水

4.酸+碱→盐+水

二、碱的化学性质

1.碱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无色酚酞溶液变红

2.碱+盐→新碱+新盐

3.酸+碱→盐+水

教学

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