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1溶液的酸碱性
课题
溶液的酸碱性
课型
新授课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0~63页
素养目标
1.知道检验溶液酸碱性的方法。
2.认识酸碱度的表示方法,初步学会用pH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度。
3.了解溶液的酸碱度在实际中的应用,能运用溶液酸碱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认识我们的生活环境,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
知道检验溶液酸碱性与酸碱度的方法。
教学难点
运用溶液酸碱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备注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展示】生活中有酸味的食醋,有涩味及滑腻感的肥皂水。
【讲解】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对于“酸性”“碱性”并不陌生,如食醋有酸性,肥皂水有碱性。许多溶液都具有酸性或碱性,那么,如何认识和检验溶液的酸碱性呢?
二、自主活动,探索学习
【过渡】我们曾经做过碳酸使紫色石蕊溶液变成红色、氨水使无色酚酞溶液变成红色的实验。石蕊和酚酞属于酸碱指示剂,酸碱指示剂通常也简称指示剂。
(一)酸碱指示剂
【自主阅读】请同学们自主阅读教材P61“资料卡片”,了解酸碱指示剂的发现过程。
【实验】学生进行教材P60“实验10-1”。
溶液
滴加紫色石蕊溶液后的颜色变化
滴加无色酚酞溶液后的颜色变化
白醋
红色
无色
肥皂水
蓝色
红色
【归纳总结】学生归纳总结酸碱指示剂的变色规律。
指示剂
酸性溶液
中性溶液
碱性溶液
石蕊溶液
红色
紫色
蓝色
酚酞溶液
无色
无色
红色
【讨论】1.某一溶液加入无色酚酞后没变色,则该溶液的酸碱性是怎样的?
2.若要测一未知溶液的酸碱性,你认为石蕊溶液和酚酞溶液哪个更好?
(二)溶液酸碱性的表示——pH
【过渡】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中,往往需要精确地知道溶液酸碱性的强弱程度,即溶液的酸碱度。怎样表示和测定溶液的酸碱度呢?
【自主阅读】请同学们自主阅读教材P61,了解测定pH的方法及操作。
【归纳总结】在白瓷板或玻璃片上放一小片pH试纸,用干燥洁净的玻璃棒分别蘸取下列溶液滴到pH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读出pH。
【实验】学生进行教材P62“实验10-2”。
溶液
pH
酸碱性
白醋
2~3
酸性
食盐水
7
中性
肥皂水
10
碱性
【归纳总结】学生归纳总结溶液酸碱度与酸碱性的关系。
酸性溶液的pH7,pH越小,表示溶液的酸性越强;
中性溶液的pH=7;
碱性溶液的pH7,pH越大,表示溶液的碱性越强。
【例1】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酸碱度的方法中正确的是()
A.将pH试纸直接伸入待测液中测定
B.将pH试纸用水润湿后放在玻璃片上,用玻璃棒蘸取溶液滴在试纸上
C.pH试纸变色后,1分钟内读数
D.把pH试纸放在玻璃片上,用玻璃棒蘸取溶液滴在试纸上
(三)了解溶液酸碱度的意义
【自主阅读】请同学们自主阅读教材P63,了解溶液的酸碱度,对生产、生活及人类的生命活动具有重要的意义。
【例2】下表是所测得某些食物的近似PH:
物质
柠檬
鸡蛋清
苹果
西红柿
牛奶
pH
2.3
7.9
3.1
4.2
6.5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牛奶和鸡蛋清均属碱性食品
B.胃酸过多的人应少食苹果
C.柠檬汁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色
D.西红柿的酸性比苹果强
三、课堂小结
通过本课知识的学习,有哪些心得?小组讨论,看看都学到了什么。小组讨论本课主要内容,归纳后选代表发言。
四、随堂训练
1.下列人的体液,其中酸性最强的是()
A.血液pH7.35~7.45B.唾液pH6.6~7.1
C.胃液pH0.9~1.5D.尿液pH4.4~8.0
2.用石蕊溶液和酚酞溶液分别滴入同一物质的溶液中,下列现象不可能发生的是()
A.滴入石蕊溶液变红色,滴入酚酞溶液不变色
B.滴入石蕊溶液不变色,滴入酚酞溶液不变色
C.滴入石蕊溶液变蓝色,滴入酚酞溶液变红色
D.滴入石蕊溶液变红色,滴入酚酞溶液变红色
3.一些常见食物的近似pH范围如下表:
物质
苹果
鸡蛋清
西红柿
葡萄
牛奶
pH
2.9~2.3
7.6~8.0
4.0~4.4
3.5~4.5
6.3~6.6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葡萄汁能使酚酞溶液变红
B.西红柿的酸性比苹果的酸性强
C.胃酸过多的人应少食苹果
D.牛奶的碱性比鸡蛋清的碱性强
五、布置作业
从生活种常见物质引出酸性碱性,引起学生的兴趣。
学生动手实验,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并能通过实验现象归纳总结一般规律。
通过问题讨论调动学生开放性思维,进一步理解酸碱指示剂。
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
学生动手进行实验,培养学生规范操作及观察现象和总结规律的能力。
板书
设计
溶液的酸碱性
一、酸碱指示剂
1.紫色石蕊试液遇酸变红,遇碱变蓝
2.无色酚酞试液遇酸不变,遇碱变红
二、溶液酸碱度的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