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美术基础与应用(学前教育):美术常识PPT教学课件.pptx
文件大小:14.18 MB
总页数:35 页
更新时间:2025-05-16
总字数:约3.62千字
文档摘要

第一单元美术常识

学习目标掌握美术的概念和分类。掌握美术的特点和功能。掌握学前教育美术的内容与意义。掌握学前教育美术的特点。

素养目标通过学习了解美术的特点,赏析古今中外具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可以激发学生对美术的热爱与兴趣。在教学中通过发掘、思考经典美术作品中的思想情感和人文内涵,可以拓展学生的审美视野,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美术是一种造型艺术,也是一种发现、欣赏并创造“美”的艺术,更是人类文化海洋中的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通过美术常识的学习,人们可以了解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等。在人们身边,处处有美术的身影,美术影响并美化着人们的生活。

欣赏古今中外的优秀美术作品,徜徉在“美”的历史长河中,美术传承和发扬着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是美育教育和爱国教育必不可少的途径。学习本单元的内容,了解美术的分类与特点,掌握幼儿美术教学的美育密码,是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的责任和使命。

模块一美术概述

一、美术的概念和分类模块一美术概述美术隶属于艺术门类,是一种视觉艺术,也被称为造型艺术。它是用特定的工具和物质材料创造可视的平面或立体的形象,以反映大自然和人类生活,表达艺术家思想感情和艺术观念的一种活动。日常生活中,人们接触最多的美术形式是绘画。其实美术的范畴很大,主要包括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等。同时,美术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人们一般把绘画与雕塑视为纯美术,把工艺美术、建筑艺术视为实用美术。

1.绘画绘画是指利用各种画笔在纸、布、墙壁等平面上绘制线条和色彩,创造艺术形象的造型艺术。按使用的工具、材料,绘画可分为中国画(见图1-1)、油画(见图1-2)、水彩画、水粉画、版画(见图1-3)、素描(见图1-4)等。模块一美术概述

模块一美术概述

2.雕塑雕塑是指用各种可塑、可雕、可刻的木材、石头、金属等材料,创造出可视、可触的占有一定空间的艺术形象,借以表达纪念意义和达到美化环境的目的。按空间的形式,雕塑可分为圆雕(见图1-5)和浮雕(见图1-6)等;按使用的材料,雕塑可以分为石雕、铜雕、木雕等。模块一美术概述

3.工艺美术工艺美术是指运用艺术手法处理日常生活用品,使其具有实用与审美双重价值的艺术。工艺美术分为实用工艺美术(见图1-7)和陈设工艺美术(见图1-8)两种。模块一美术概述

4.建筑艺术建筑艺术是一种集审美与实用于一体的立体艺术形式,是通过建筑群体组织安排、建筑物的设计与陈设等多方面的设计与建设所形成的一种综合性艺术。按使用目的,建筑艺术可分为住宅建筑、园林建筑、宗教建筑、纪念性建筑等。图1-9为中国故宫建筑。模块一美术概述

二、美术的特点与功能1.美术的造型性与创造性造型是美术最主要的特点。不论是绘画和雕塑,还是工艺美术和建筑艺术,都是利用各种工具与材料创造出平面或立体的形体,给观者以视觉与思想的冲击与感受,并引发观者的精神享受与思考。美术作品是一种全新的创造产物。模块一美术概述

2.美术的审美性与教育性爱美是人类的天性,生活离不开美。美术具有审美性,中外历代优秀的美术作品都是各个时期审美特点的见证。中国唐朝崇尚正大气象的审美,阎立本的《步辇图》(见图1-11)用主次分明的造型和雍容大方的色彩描绘了唐太宗接见松赞干布使者禄东赞的场景。模块一美术概述

唐朝颜真卿的楷书(见图1-12)被称为“颜楷”,端庄敦厚,气势雄伟,这是唐代雄浑、自信审美的艺术体现。模块一美术概述

一般来讲,主题性的美术作品具有非常直观的教育意义,非主题性的美术作品则通过使观赏者身心浸润和感知,间接、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们的审美。徐悲鸿在1930年完成了大型历史题材油画《田横五百士》,如图1-13所示。模块一美术概述

3.美术的认知性与实用性美术作品是对现实社会的反映,艺术家通过描绘和塑造可视的形象和空间来表达自己,同时为后人留下精彩的艺术形象,后人通过欣赏和研究这些美术作品可以了解当时的社会状况和精神生活,美术作品的形象认知具有其他文史类学科无法比拟的优越性。模块一美术概述

中国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见图1-14和图1-15)生动地记录了十二世纪中国北宋都城汴梁(今河南开封)城市的繁华和人们的生产生活状态,是当年北宋繁荣历史的见证。模块一美术概述

有的美术作品在满足人们审美需要的同时,兼具实用性,生活中的服装、家具、机械等都属于工艺美术作品的范畴,建筑本身就是艺术与实用的结合。模块一美术概述

4.美术的民族地域性与文化传承性美术是文化的体现,在长期的社会历史演变过程中,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人们拥有各自独特的文化与美术形式,丰富多彩,各不相同。地域与民族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