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八年级上册美术《第7课 三位中国美术家》课件.ppt
文件大小:18.52 MB
总页数:36 页
更新时间:2025-05-16
总字数:约3.06千字
文档摘要

愚公移山(中国画)徐悲鸿徐悲鸿经常利用历史故事或寓言故事为题材进行创作。新知讲解画面气势宏大,人物顶天立地,有撑破画面之感。人物的神情动态呈蓄势待发之状。融合中西仔细观察,徐悲鸿的国画人物与传统人物画有什么不同?新知讲解白描线条勾勒人物外形,凹处着力渲染以突出明暗和体积感。肌肉表现得淋漓尽致,显示出力之美。新知讲解新知讲解画家用生动形象的艺术语言表达抗日民众的决心和毅力,鼓舞人民大众去取得最后的胜利。田横五百士(油画,198厘米×355厘米,1928—1930年)徐悲鸿新知讲解作品欣赏九方皋(中国画,351厘米×138厘米,1931年)徐悲鸿新知讲解流民图(中国画,局部)蒋兆和徐悲鸿中西融合的写实主义画风影响了蒋兆和、李斛等一大批画家的创作。新知讲解嘉陵江纤夫(中国画)李斛风格影响左图:徐悲鸿在南洋举行赈灾画展时的留影(摄于1938年)。拓展延伸右图:徐悲鸿为战斗英雄画像(摄于1951年)。爱国之心潘天寿(1897—1971),浙江宁海人,中国现代杰出画家、美术教育家。在浙江第一师范上学时,老师李叔同就教诲他:“作画不求名利,唯求人格完美”。他的绘画不受西方艺术的影响,完全根植在民族艺术的土壤里,尤其擅长写意花鸟和山水画。三、认识潘天寿新知讲解记写雁荡山花画家以强雄的笔法勾勒稍加点染的巨石,几枝雁荡山花和表现精细的青蛙构成富有情趣的山景之一角,给人以大气磅礴、雄浑壮阔之美。其用笔刚劲有力,方折大起大落,显出画家艺术功力之深厚。新知讲解潘天寿绘画的构图以奇险取胜,一块巨石占据画面的五分之四,被称为“潘公石”。布局上善于“造险”和“破险”。新知讲解艺术特色巨石多以短促有力的方折笔勾勒,求得岩石的方折陡峭。花卉的形象采用柔和的曲线,双勾描绘,浓重的墨点增强了画面的整体效果。山花的朱砂色和野草的石青、石绿色和墨色交相辉映。使得画面的色彩艳而不俗、清新古雅。新知讲解笔墨之美色彩之美睡猫图(中国画)潘天寿新知讲解作品欣赏铁石帆运图(中国画)潘天寿按照自己的想象,把右侧的零散形象拼到左侧的画面中,力求体现潘天寿绘画大气磅礴、构图奇险的特点。小憩图(中国画)潘天寿新知讲解小游戏1、对照学过的写意花卉,分析潘天寿的《朱荷》有何明显特点。课堂活动朱荷(中国画)潘天寿画面下部是大块墨色的荷叶,右侧以浓墨渴笔画荷梗直挑上端,艳丽的荷花如凌空仙子与题款相接,使画面上下呼应构成有机的整体。其用笔苍劲、挺拔,体现苍浑、博大的艺术风貌。2、说说三位美术家作品各自的艺术特色是什么?课堂总结中国美术史上名家辈出,本节课我们一起认识的三位中国美术家都是其中的佼佼者,不仅了解了他们的代表作品和艺术特色,还感受到他们的人格魅力和对后世人们的深远影响。希望同学们能从他们的作品中感受到中国画艺术的博大精深,同时提升美术鉴赏水平。课下查找资料,看一看张择端、徐悲鸿、潘天寿的作品分别在哪些博物馆收藏?请你选一件作品,描述看到的内容,分析它的艺术特色,并通过作品的时代背景分析它的意义。作业布置板书设计三位中国美术家一、张择端二、徐悲鸿三、潘天寿****人教版美术八年级上册第7课三位中国美术家教学目标1、艺术表现:学会美术欣赏的学习方法,学会多角度、多视点欣赏、评述美术作品。2、创意实践:通过欣赏美术作品的过程,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查阅、收集资料的能力;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后分析、解决问题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能力。3、审美感知:在欣赏作品过程中提高学生美术学习的兴趣和欣赏、审美水平。体会中国传统的绘画发展与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4、文化理解:欣赏这三位美术大师的美术作品,了解他们的表现形式及风格特点,学习他们的爱国精神,和坚持艺术的热忱。在北宋时期有一位画家用画笔描绘京城繁华,留下了传世名作,你们认识这幅画吗?你知道这位画家是谁吗?新知导入张择端在中国现代美术家中,有一位画家继承了写实的传统,并以画马著称,你知道他是谁吗?新知导入徐悲鸿新知导入你还记得这幅《露气》吗?它的作者是谁呢?潘天寿新知讲解本节课将进入探讨学习——三位中国美术家学习内容:张择端徐悲鸿潘天寿课堂活动与讨论一、认识张择端张择端,字正道,东武(今山东诸城)人,自幼好读书,早年游学汴京,后习绘画。宋徽宗时任宫廷画家,供职翰林图画院。他是宋代非常全面的杰出画家,传世作品为《清明上河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