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中国山水画人教版美术八年级上册教学目标1、艺术表现:了解欣赏山水画的方法,初步理解对意境的营造是画家追求的艺术境界,是山水画的灵魂。2、创意实践:尝试创作一幅山水画,表达出自己喜欢的意境。通过查找、收集有关山水画家及作品的资料,了解我国古今著名的山水画家及其艺术风格。3、审美感知:通过对中国山水画的分析、理解,感受自然与艺术的丰富多彩,引导学生热爱中国传统绘画的情感。4、文化理解:欣赏中国山水画作品,感受历代画家是如何借山川之景抒画家之情的,是如何在丰富多彩的自然美中表达中国人的自然观和审美观的。新知导入看图猜诗句山色空蒙雨亦奇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中国画介绍中国画简称国画,是以笔墨为基本表现语言的造型艺术(主要运用线条和墨色的变化来描绘物像与经营位置),是我国传统造型艺术之一,在世界美术领域中自成体系。在我国传统的文化宝库中,与中医学、京剧艺术并称三大国粹。新知导入从绘画题材分为人物、山水、花鸟。从表现手法分为工笔、写意、兼工带写。新知导入中国山水画的发展概况中国山水画形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在这个时期逐渐从人物画中分离出来),唐代已经完全成熟,至宋朝达到完美的境界。山水画是最能代表中国文化的一个具体特征的一个艺术门类。宋代山水画新知导入新知讲解“搜尽奇峰打草稿”是清代石涛的美学观点。《苦瓜和尚画语录·山川》:山川使予代山川而言也,山川脱胎于予也,予脱胎于山川也。搜尽奇峰打草稿也。山川与予神遇而迹化也,所以终归之于大涤也。一搜尽奇峰,指多从山水自然中收集、体验素材;打草稿,指对绘画素材勤于选择、构思和加工,更好地把握画理。一、山水画的意境万山红遍李可染新知讲解李可染是中国现代画家,他的山水画重视意向凝聚。出于对毛主席的崇敬,为了更好地表达毛主席诗词《沁园春·长沙》中“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的意境,用积墨法画出了山的厚重,大面积使用了朱砂来表现秋色,使秋色更红火、更热烈、更带有丰收后喜悦的气氛。歌颂了欣欣向荣的时代。富春山居图(局部)元代黄公望作品描写画家居住富春江时对秀丽景色的亲身感受。虽写秋景却没有火红与金黄,只有清丽简约的笔墨和疏朗洒脱的描写。新知讲解通过对比,你感受到了什么?画家的人生经历、理想以及对生活的感悟;当时的社会生活决定画家的意境风格。多变的笔墨表现了无限的空间与意境。中国画的意境调动了观者的主观感受,观者的文化修养、经历、情绪决定了对山水画审美感受的不同。所以,意境才是山水画的灵魂,追求意境的创造是中国山水绘画的独特的艺术传统之一。新知讲解《江山如此多娇》傅抱石关山月画家根据毛泽东《沁园春·雪》词意,充分发挥传统绘画不受空间和时间限制的表现手法,将南北景色统一在画面中,使我们感受到祖国江山壮丽之美。你了解这幅作品是根据毛泽东哪首诗词创作的吗?新知讲解二、赏析山水画《溪山行旅图》北宋范宽新知讲解作品以苏轼的诗句为题,淡墨画雨中山峦朦朦胧胧的感觉恰到好处,石青恰当地表现出绿树被雨洗刷得青翠的韵致,渔舟横泊无人,只有几只鱼鹰静静地立于船头,增添了几许雨中的寂寥。新知讲解《山色空蒙雨亦奇》1991白雪石一老翁独坐舟头垂钓,周围大片留白似水似天,仅用线画出数道浅淡水纹,孤独萧疏,空阔浩渺,引人遐思。使我们感受到画面表现的孤寂之境。寒江独钓图(局部)宋代马远新知讲解要学画山水画首先应该掌握一些基本造型方法,比如山石、树木的画法等,然后结合自己对大自然的感受画出鲜活生动的景色。(一)山石画法步骤勾染、点擦皴新知讲解三、学习山水画的画法1.画石须先勾出形状。2.然后用灵活的笔触皴出石的脉络凸凹。什么是皴:皴可以是线也可以是点新知讲解皴的多种表现,加强了山石的形态与厚重感。1.荷叶皴2.雨点皴3.折带皴新知讲解3.再用干笔侧锋擦出山石粗糙的质感。4.最后以湿润的墨或色渲染,使其逐渐丰富完整,再点上苔点,注意安排好苔点的大小和聚散。新知讲解空山新雨后小桥流水人家新知讲解课堂活动请你学着用本课介绍的画法步骤,尝试着画一幅山水画小品,并与同学交流。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中国山水画的不同表现形式,理解了画家所追求的意境营造才是山水画的灵魂。通过赏析不同作品,知道了不同画家的艺术风格及其艺术成就,并学会了山水画的一般画法步骤,感受到中国传统绘画的无限魅力和意蕴。作业布置请在下面两个主题中任选其一,写一篇小短文。1、通过对本课范画的赏析,你如何理解山水画作品与画家思想情感的关系?请举例说明.2、赏析一幅山水画,请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