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全球联系的建立与资本主义的兴起
第7课全球航路的开辟和欧洲早期殖民扩张
课时:1课时(45分钟)
授课对象:中职学生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掌握15—16世纪全球航路开辟的背景、主要航路、代表人物及其意义。
理解欧洲早期殖民扩张的方式及其对世界的影响。
学会运用历史地图和材料分析航路开辟的动力、过程及其后果。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地图和材料分析,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和历史归纳能力。
通过问题探讨,帮助学生理解全球化的起源及其双重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理解人类探索未知世界的勇气和精神,感受航路开辟对世界历史的深远影响。
理性认识欧洲殖民扩张对世界的积极和消极作用,树立客观辩证的历史观。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15—16世纪全球航路开辟的背景、过程与意义。
欧洲早期殖民扩张的主要方式及其影响。
2.教学难点
分析航路开辟和殖民扩张对欧洲和殖民地社会的深远影响。
理解航路开辟如何促成世界联系的形成及全球化的雏形。
学情分析
1.学生特点
学生对地理大发现的背景已有一定了解,但对航路开辟的具体过程和代表人物认识不足。
对欧洲殖民扩张的内容了解有限,容易片面理解其历史影响。
2.教学对策
利用地图、航海图和代表人物图片,帮助学生掌握航路开辟的过程及其空间布局。
通过材料分析和讨论,引导学生全面认识殖民扩张的双重影响。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航路示意图:迪亚士的航路、哥伦布的航路、麦哲伦的航路。
相关图片:航海工具(如罗盘、天文仪)、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等肖像。
2.史料节选:
哥伦布日记节选,描述美洲的自然资源和土著居民。
葡萄牙商人的贸易记录,反映欧洲与亚洲的香料贸易。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8分钟)
图片导入
展示一张15世纪的世界地图,提问:
“在大西洋彼岸和印度洋深处,欧洲人是否能到达那些未知的地方?”
“如果这些地方的航路被开辟,会对世界历史产生怎样的影响?”
教师总结
15—16世纪,欧洲人通过开辟全球航路,不仅实现了地理上的大探险,还改变了世界历史的进程。今天我们将一起探讨航路开辟和欧洲早期殖民扩张的过程及影响。
2.新课讲授(40分钟)
(1)全球航路的开辟(20分钟)
教师讲解:
1.背景:
经济动力:欧洲需要开辟新航路获取东方的香料、丝绸等商品,打破奥斯曼帝国对传统商路的控制。
宗教动力:基督教的传播使命。
科技进步:罗盘、天文仪等航海工具的发明与改进。
2.主要航路与代表人物:
迪亚士(1488年):首次绕过非洲南端的好望角,开辟了从欧洲到印度洋的航路。
哥伦布(1492年):横渡大西洋,发现美洲大陆,为西欧的殖民扩张奠定基础。
达·伽马(1497年—1498年):首次从欧洲直达印度,实现了东西方直接海上贸易。
麦哲伦(1519年—1522年):首次完成环球航行,证明地球是球体,推动世界联系。
3.意义:
世界联系形成,区域间交往大幅增加。
欧洲的商业革命:从传统封闭的农业经济向资本主义经济过渡。
地图展示与互动:
展示航路示意图,提问:
问题1:为什么欧洲最先开辟全球航路?
学生回答:地理位置优越、经济与科技发展领先。
(2)欧洲早期殖民扩张(20分钟)
教师讲解:
1.殖民扩张的方式:
暴力征服:西班牙征服阿兹特克文明和印加文明。
贸易垄断:葡萄牙控制印度洋的香料贸易。
种植园经济:美洲大量开辟种植园,使用奴隶劳动。
2.影响:
对殖民地:
资源掠夺、人口锐减(如美洲原住民被屠杀或沦为奴隶)。
殖民地社会经济结构被改变,单一经济模式形成。
对欧洲:
大量财富涌入,促进资本主义萌芽。
商业革命(如银行、证券交易所等金融机构的兴起)。
全球影响:
殖民体系初步形成,推动了全球化的起步。
世界不同地区的文化交流与冲突并存(如传播新作物、传教活动)。
材料分析与讨论:
材料1:展示哥伦布日记的描述,提问:
问题2:欧洲殖民者对美洲原住民的态度和政策是什么?其后果如何?
学生讨论:暴力压迫和掠夺导致人口锐减,社会文化被摧毁。
教师总结:殖民扩张带来了文化交融,也造成了重大灾难。
3.总结与拓展(7分钟)
教师总结:
全球航路的开辟是人类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不仅连接了世界各大洲,还深刻改变了世界格局。欧洲的早期殖民扩张开启了全球化的进程,但也伴随着剥削与压迫。
讨论问题:
为什么航路开辟的动力集中在欧洲?
欧洲殖民扩张的正面和负面影响有哪些?
布置作业
1.简述达·伽马和哥伦布的航海成就及其影响。
2.分析殖民扩张对欧洲和殖民地的双重影响。
3.为什么说全球航路的开辟标志着“世界联系的开始”?
板书设计
课题:第7课全球航路的开辟和欧洲早期殖民扩张
一、全球航路的开辟
1.背景:经济、宗教、科技动力
2.主要航路与代表人物
-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