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成人高等教育顶岗实习生成课程开发模式构建与实践.docx
文件大小:40.53 KB
总页数:5 页
更新时间:2025-05-16
总字数:约3.6千字
文档摘要

成人高等教育顶岗实习生成课程开发模式构建与实践

摘要:文章基于“互联网+教育”,以大数据与会计专业(以下简称“会计专业”)为例,探索了针对成人高等继续教育学习者的“顶岗实习生成课程”开发模式和有效的教学策略。研究采用了基于设计的研究范式,经过两轮迭代研究形成了体现成人高等教育学习者特点和满足他们实习学习要求的顶岗实习生成课程开发模式;模式中的“课程准备/预设”“课程活动/设计”“课程实践”等阶段,发挥了正在职业岗位从事相关专业工作的成人学习者的作用,形成了“师生共建”的开发特点;课程实施的“圆桌探究任务驱动式”教学组织形式,体现了传统实习中的“师带徒”的探究式学习过程。

中图分类号:F016.3;G7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24)07-166-03

解决应用型会计学专业人才学与用之间“最后一公里”的障碍(尹夏楠,郑燕,2018)是必须要考虑的问题,传统的解决方式就是用工作现场顶岗实习的方法。但是成人学生因为有一定的工学矛盾,很难按照传统的方式进行实习,在“互联网+”环境下,行业专家或学科专家已不是唯一能够为学生提供课程服务的师资力量,草根也可以提供(陈丽,2016)。本文基于“互联网+教育”的环境,以大数据与会计专业为例,探索了针对成人高等继续教育学习者的师生共建的“顶岗实习生成课程”开发模式,并探索了有效的教学实践策略。

一、成人高等教育会计专业顶岗实习生成课程开发的必要性

(一)成人学习者无法按传统方式顶岗实习

(二)“互联网+”顶岗实习生成课程能满足成人学习者实习学习需要

本文研究认为,基于“互联网+”的成人高校会计专业顶岗实习进行生成课程的开发实践研究,创新性地发挥成人学生在课程建中的作用,体现师生共建(发挥会计岗位工作的学生的作用)理念,探索开发一门顶岗实习课程,把在会计岗位的学生和毕业生的职业经验带入课堂,能够破解成人学习者无法进行传统顶岗实习的难题,满足成人学习者顶岗实习学习的需要。

二、成人高等教育会计专业顶岗实习生成课程开发模式与教学实践

(一)成人高等教育会计专业顶岗实习生成课程开发模式

对于实训课程开发模式,部分学者提出应基于工作过程设计工作组织,进一步明确工作组织中的任务组织、活动组织和情境组织,在课程开发中,将任务组织、活动组织和情景组织设计转化为课程体系组织、内容组织和情境组织,开展授课。何伏刚、郑勤华、陈丽(2015)的研究选取了《网上作战》课程进行实训生成课程开发实证研究,探索生成了基于课程培养目标,进行课程准备/预设,课程/活动设计,课程实施/生成、课程总结/完善。这个开发模式给了笔者很大启发,以上述模式为基础,如何设计体现成人院校特点的专业《顶岗实习课程》课程开发模式?笔者分析认为,制约成人院校顶岗实习课程开发的重要因素是缺少经费请大量行业专家参与,但其又有先天优势,笔者所在的会计专业有20%在会计岗位从业人员,还有部分毕业生和职称班的学生,他们也是会计职业环境中的优秀从业者,鉴于其和院校的关系,引入他们进行课程开发,一来能降低成本,二来能将他们的职业经验和职业场景带入课堂,具体模式见图1。

在“成人高校会计专业人才职业技能点访谈”调研中,有来自各行业的会计从业人员20名参与了调查,在课程框架研讨中,共有来自业余大学的毕业生、在读生、初中级会计职称班的学员13名参加线上线下研讨,有12位同学参与了音视频、文本资源的建设,有2位有职业工作经验的毕业生被以特邀嘉宾的形式邀请回课堂,她们都是在业大的各类会计课堂中成长起来的专业人才,也是在会计工作岗位一线做到管理岗位。她们在《财务报表编制与财务分析》模块的课堂,结合自己在职场中工作的实际案例,讲解了《现金流量表的编制》《财务分析》《如何看穿财务报表》三个主题的内容,通过他们的讲解,同学们身临其境的体会到了会计工作不仅仅是提供信息,更重要的是参与管理与决策。这种来自行业从业人员的声音,极大地拉近了同学们与会计职场的距离,给同学们带来了一场新的学习体验。

(二)成人会计专业顶岗实习生成课程开发与教学的关键

1.机制建设是课程开发与实践的重要保障。保障课程开发实践的机制主要有协同机制和激励机制。

(1)协同机制。协同机制有三个方面:一是参与课程开发实践研究的研究人员的研究学习共同体机制;二是参与研究的教师与参与资源建设的学生之间的沟通协作;三是课程开发实践人员与技术、教务等保障部门之间的沟通协作。

(2)激励机制。第一轮实践中,教师团队运用的激励机制比较简单——物质激励,通过给学生参与课程建设支付相应的劳务费激励他们参与。实践发现该激励措施的效果微乎其微,一是无法持续,二是资金有限,刚开始学生对这样的制度有一定的新鲜感,但很快就失去了对完成每个资源建设50元激励的兴趣。后来,在问题驱动下,笔者进一步研究激励机制的相关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