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2024年高级会计考生考题探讨.docx
文件大小:15.89 KB
总页数:11 页
更新时间:2025-05-16
总字数:约5.28千字
文档摘要

2024年高级会计考生考题探讨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题)

1.下列关于企业内部控制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内部控制是企业为合理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经营的效率和效果以及法律法规的遵守而实施的控制活动

B.内部控制的目标是确保企业资产的安全、完整和合规

C.内部控制应当与企业战略相结合,以实现企业长期发展目标

D.内部控制是企业管理的一种手段,旨在提高企业竞争力

2.下列关于企业合并会计处理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合并方以支付现金、转让非现金资产或承担债务方式作为合并对价的,应当在合并日按照取得被合并方所有者权益账面价值的份额作为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

B.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合并方以支付现金、转让非现金资产或承担债务方式作为合并对价的,应当在合并日按照取得被合并方所有者权益公允价值的份额作为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

C.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合并方以发行权益性证券作为合并对价的,应当在合并日按照取得被合并方所有者权益公允价值的份额作为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

D.企业合并中,合并方取得被合并方全部股权的,应采用成本法核算;取得部分股权的,应采用权益法核算

3.下列关于金融工具的分类和计量说法中,正确的是()

A.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应当分类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以摊余成本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

B.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应当按照公允价值进行初始计量和后续计量

C.以摊余成本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应当按照摊余成本进行初始计量和后续计量

D.金融工具的分类和计量应当符合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

4.下列关于收入确认和计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销售商品收入应当在商品的控制权转移给购货方时确认

B.提供劳务收入应当在提供劳务完成时确认

C.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应当在让渡资产使用权时确认

D.企业在销售商品过程中发生的销售费用,应当在销售商品收入确认时计入当期损益

5.下列关于所得税费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所得税费用包括当期所得税和递延所得税两部分

B.当期所得税是指企业在一定期间内应缴纳的所得税

C.递延所得税是指企业在一定期间内因税法与会计准则差异而形成的暂时性差异产生的所得税费用

D.所得税费用应当在利润表中单独列示

6.下列关于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是指企业以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其他非货币性资产

B.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应当以公允价值计量

C.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换出资产公允价值与换入资产公允价值的差额,应当计入当期损益

D.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换出资产账面价值与换入资产公允价值的差额,应当计入当期损益

7.下列关于长期股权投资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长期股权投资是指企业持有的对被投资单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的权益性投资

B.长期股权投资应当采用成本法或权益法进行核算

C.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权益法核算时,应当按照被投资单位实现的净利润或净亏损确认投资收益

D.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成本法核算时,应当按照被投资单位实现的净利润或净亏损确认投资收益

8.下列关于固定资产折旧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固定资产折旧是指企业按照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和预计净残值,采用合理的方法计算固定资产每期应计提的折旧额

B.固定资产折旧应当采用直线法、工作量法、年数总和法或双倍余额递减法等方法

C.固定资产折旧应当在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内,按照每期应计提的折旧额进行摊销

D.固定资产折旧应当在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内,按照每期应计提的折旧额进行摊销,直至固定资产账面价值减至预计净残值

9.下列关于存货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存货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持有以备出售的产成品或商品、处在生产过程中的在产品、在生产过程或提供劳务过程中耗用的材料和物料等

B.存货应当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

C.存货的初始计量应当按照购买成本确定

D.存货的初始计量应当按照购买成本或公允价值确定

10.下列关于短期借款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短期借款是指企业向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借入的期限在一年以内(含一年)的借款

B.短期借款应当在借入时按照借款本金计入负债

C.短期借款的利息支出应当在发生时计入财务费用

D.短期借款的利息支出应当在发生时计入财务费用,并在借款到期时偿还本金

二、判断题(每题2分,共10题)

1.企业在编制财务报表时,应当遵循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和可比性原则。()

2.企业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