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质量内审员培训.pptx
文件大小:1.7 MB
总页数:27 页
更新时间:2025-05-16
总字数:约3.02千字
文档摘要

质量内审员培训

演讲人:

日期:

CATALOGUE

目录

01

内审员职责认知

02

审核流程规范

03

审核工具与方法

04

沟通与报告技能

05

典型案例解析

06

能力持续提升

01

内审员职责认知

质量体系标准定位

深入了解企业所遵循的质量管理体系标准

内审员需全面掌握ISO9001、IATF16949、AS9100等标准的要求和细节。

掌握质量标准与法律法规的关系

识别关键过程与质量控制点

理解质量标准如何与国家和地方法规、行业标准等相结合,确保企业合规运营。

通过对标准的深入理解,准确识别企业生产和管理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和潜在风险。

1

2

3

内部审核核心任务

检查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等文件的完整性和符合性,确保其与标准要求一致。

审核质量管理体系文件

深入生产现场,观察员工操作、设备状态、产品标识等,查找不符合项和潜在问题。

实施现场审核

查阅质量记录、检验报告、顾客反馈等数据,评估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和持续改进情况。

审核质量记录和数据

以质量管理体系标准、行业规范和国家法律法规为依据,对审核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合规性判断。

合规性判定原则

依据标准法规进行判定

在审核过程中,保持独立、客观、公正的态度,不受任何部门或个人的干扰和影响。

客观公正的原则

对每一个细节都进行认真细致的审查,不放过任何潜在的不合格项和风险点。

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

02

审核流程规范

基于审核对象的重要性、复杂性及以往审核结果等因素,进行风险评估,确定审核重点和频次。

包括审核人员的专业背景、经验、数量以及审核工具、资料等资源的合理配置。

明确审核目标、范围、时间、地点及审核人员分工,制定详细的审核计划。

审核计划需经过审批,确保其合理性和充分性。

审核计划编制要点

风险评估

审核资源分配

审核计划制定

审核计划审批

首次会议

向受审核方介绍审核目的、范围、方式、人员分工及日程安排,确认审核计划。

审核执行

依据审核计划,采取现场观察、查阅资料、人员访谈等方式,收集审核证据。

审核记录

详细记录审核过程,包括发现的问题、证据及审核人员的意见和评价。

审核报告编制

根据审核记录,编制审核报告,包括审核结果、问题汇总及改进建议。

现场实施步骤分解

不符合项闭环管理

不符合项确认

与受审核方沟通,确认不符合项的事实、性质和影响。

整改措施制定

针对不符合项,制定具体的整改措施和计划,明确责任人和整改期限。

整改跟踪验证

对整改措施的执行情况进行跟踪验证,确保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总结与预防

总结不符合项发生的原因和教训,采取预防措施,防止类似问题再次发生。

03

审核工具与方法

列出审核的具体项目,确保全面覆盖审核范围。

审核项目清单

记录审核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包括问题描述、影响程度等。

问题记录表

01

02

03

04

用于跟踪流程执行情况,确保每个环节得到落实。

流程检查表

针对问题提出具体的改进措施和计划。

改进措施表

检查表设计模板

抽样法

通过合理的抽样来获取具有代表性的证据,避免全面检查带来的时间成本。

过程证据采集技巧

01

观察法

通过现场观察来获取实际情况的证据,如操作流程、员工行为等。

02

询问法

通过向相关人员询问来获取信息和证据,如流程细节、数据真实性等。

03

审阅法

通过审阅文件、记录等数据来获取证据,如报表、报告、计划等。

04

风险识别矩阵应用

风险矩阵

将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进行矩阵化分析,确定风险等级。

风险清单

列出审核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风险,以便提前预防和应对。

风险预警

根据风险矩阵和清单,对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预警和监控。

风险应对

针对已识别的风险,制定具体的应对措施和应急预案。

04

沟通与报告技能

在与其他部门沟通前,明确访谈目的和所需信息,确保双方对访谈内容有清晰的认识。

在访谈前,对对方部门的工作内容、流程和人员情况有一定了解,以便更好地沟通和交流。

在访谈过程中,善于倾听对方的观点和意见,同时清晰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和需求,确保双方沟通顺畅。

在交流中,积极寻求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或共识,促进跨部门合作和协调。

跨部门访谈策略

明确访谈目的

了解对方情况

倾听与表达

寻求共识

审核记录标准化

统一记录格式

制定统一的审核记录格式,包括记录内容、格式和要求等,确保记录的一致性和可比性。

02

04

03

01

注重客观事实

记录时注重客观事实,避免主观臆断和猜测,确保记录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明确记录内容

在记录中明确被审核部门、审核时间、审核内容、审核结果等关键信息,确保记录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定期整理与归档

定期对审核记录进行整理和归档,以便查阅和追溯,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总结报告框架

报告结构清晰

总结报告应包括引言、正文和结论等部分,结构清晰,层次分明,便于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