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度警觉状态”常见于一些轻度窒息的新生儿表现为生后有短暂的嗜睡,随之即转为过度兴奋状态,醒觉时间长,眼睁大,但眼球不随物转动拥抱反射很容易引出,易激惹,常常出现颤动,刺激后更容易见到第25页,共48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良性新生儿惊厥1977年Dehan首次报导,多发生于足月新生儿。发病高峰在生后第5天,又称为“五日风”多灶性阵挛发作,发作时EEG有棘波,发作间期非特异性异常神经系统正常,惊厥多在生后2周内停止ILAE1989年列为癫癎综合征,2001年又提出“可不诊断为癫癎”第26页,共48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屏气发作发作多见于6月~1.5岁,患病率为4%~5%有明显诱因,患儿表现为用力啼哭1~2声后哭声停止,此时呼吸停止在呼气相,同时出现青紫,逐渐加重,全身强直,有时呈角弓反张,意识也可丧失,甚至可出现下肢抽动;但心率及心律均正常,随后意识先恢复,继而呼吸恢复,脸色恢复正常,意识正常。大多持续0.5~1min此症随年龄增长而消失,3~5岁以后逐渐减轻,6岁以后极少见到第27页,共48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屏气发作与惊厥的鉴别屏气发作惊厥明显诱因有无发作时间清醒时日、夜均可能发生呼吸暂停全出现不一定紫绀与惊先紫绀后才惊厥后才厥的关系出现惊厥出现紫绀角弓反张常见到偶可见到脑电图正常异常第28页,共48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非癫癎性强直样发作其特点为婴儿期发生(起始年龄为2~11个月)发作均在清醒时,时间短暂;表现形式多样,凝视、瞪眼、咬牙、咧嘴、伸颈或缩颈及头左右摇动、上肢伸直用力、双手握拳、躯干微微抖动等。下肢特殊动作较少见,无角弓反张。发作有时可被语言或姿势诱发,可被外界刺激所中断;发作后立即恢复原来状态,无痛苦或嗜唾发作间期及发作时EEG均正常。这种发作属正常小儿发育过程中可见到的一种行为,随年龄增长逐渐消失,多在1岁左右停止发生,不需治疗需与癫癎的强直发作鉴别第29页,共48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良性非癫癎性婴儿痉挛又称婴儿早期良性肌阵挛,90%出现在3~9个月可有各种表现,如反复点头;头部、双上肢及肩部快速抖动或强直样收缩,类似颤动;偶有婴儿痉挛样发作。发作时可伴有眨眼。每次发作持续2~4s,可为单发,亦可连续成串出现,一日发作数次,但一般无睡眠中发作。发作时小儿意识无障碍,反应正常神经系统检查和各种实验室检查正常,发作间期和发作期EEG正常,精神运动发育正常症状一般在12~18个月后消失,远期预后良好,不需特殊治疗第30页,共48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情感性交叉擦腿动作常见于1~3岁小儿,女孩为多多发生在入睡前或醒后未起床时,在清醒状态,两腿交叉紧紧夹在一起,做一屈一伸动作,连续有节奏动1~2min或更长。伴面色潮红,微微出汗,两眼有时发直;但意识始终清楚,两眼能随物转动,能答话。别人干涉时如抱起或强制改变其体位时能终止,但患儿可表示不高兴甚至哭闹随着年龄的增长,多能自动停止,但智力低下小儿往往持续到较大年龄第31页,共48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睡眠障碍儿童时期常见的睡眠障碍如夜惊、梦魇、梦游和发作性睡眠等,需与癫癎的复杂性部分性发作鉴别第32页,共48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夜惊常见于4~7岁深睡中(发生于NREMⅢ~Ⅳ阶段),突然坐起哭叫,表情惊恐,伴有瞳孔散大、出汗、心率增大、呼吸急促等交感神经兴奋表现全过程数分钟,不易唤醒,之后很快再度安静入睡。若在发作中将患儿强行唤醒后可能会有几分钟的定向力障碍。次日患儿对发作无记忆根据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