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与知识管理理论基础综述
1.1知识
1998年,世界银行在报告中提出知识是用于生产的信息(有意义的信息)。野中郁次郎把企业知识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显性知识是指可以用语言,文字等方式进行记录表达,容易用于沟通和共享的知识,例如文件、手册、视频等。隐性知识是指难以表达,高度个性化,难以沟通和共享的知识,例如员工的经验、技巧等。根据企业知识存在方式又把企业知识分为企业外部知识和企业内部知识。企业内部知识包括企业的业务流程知识、产品和服务知识、客户知识、员工知识、关系知识等,这些知识以产品手册、规章制度、各种数据、总结报告、实物资料和视频素材等形式存在于企业内部。企业外部知识包括相关的经济知识、法律知识、行业知识、竞争对手知识等宏观知识和相关的业务知识在内的微观知识。这部分知识可以通过与企业有关的人,例如顾客、业务伙伴、咨询顾问、朋友等获得;也可以通过相关的资料,例如期刊杂志、论文、书籍、调查公司的报告等获得;也可以通过一些活动,例如考察、会议、电视、广播、展览会等获得。
1.2知识管理
卡尔·爱瑞克·斯威比对知识管理的定义是:知识管理是利用组织的无形资产创造价值的艺术。知识管理是对知识、知识创造过程和知识的应用进行规划和管理的活动。知识管理概念的产生可以归总为三个方面:(1)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出现以科技为生产力的知识经济模式,因此知识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本和动力,也成为经济发展的核心。(2)全球化经济的产生,促进了不同国家之间的经济、政治、文化的交流,经济竞争从国内扩大到国际,这种全球化的竞争促使各国科技发展和知识创新,组织只有不断发展和进行知识创新,才能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夺得一席之地。(3)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知识管理提供了技术保障,信息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人们信息交流的方式,大大提升了人们信息交流的效率,拓宽了信息获得渠道,这些都为知识的产生创造了非常有利的条件。
企业知识管理是指企业运用当前信息技术工具开发企业知识资源,调动员工学习潜能,使员工的综合素质达到企业发展需求,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和经济效益的过程。企业知识管理过程是一个完整的闭环管理过程,包含知识积累,知识共享,知识交流与应用,以及知识创新。
①知识积累:指企业搜集内外部的显性和隐性知识,并对这些知识进行辨别,筛选,把有助于企业发展有价值的知识进行积累。
②知识共享与交流:知识共享与交流指企业员工彼此交流知识,让知识,技能,经验从个人扩散到组织,员工可以通过查询企业知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员工的个人知识,技能和经验可以通过系统扩散到企业知识中,供企业所有员工使用。企业内部想要无障碍共享知识,需要具备两个条件:建立知识共享平台和拥有知识共享文化。知识共享平台既可以让员工通过这个平台搜索工作所需的知识,也可以让员工将自己拥有的知识,技能和经验进行存储,以供交流。企业员工会不定期流动,知识平台的建立可以避免员工的个人知识,技能和经验在员工流动时流失。企业知识共享文化是企业员工自愿,主动,积极地分享个人知识。知识共享文化的建设需要以下三个方面:企业内部知识共享文化引导者,管理者重视知识共享,激励机制。
③知识应用:知识应用指的是运用已有的知识去解决有关问题从而创造价值。知识应用分为以下五个阶段:学习、理解、反思、应用、总结。
④知识创新:广义的知识创新指对知识的创造性和新颖性的变革,是企业知识管理中,在获取、整理、共享知识的基础上,不断追求进益和发展的过程,其目的在于追求新发现、探索新规律、创立新学说、创造新方法、积累新知识。企业知识创新分为累积式和激进式知识创新,这两种方式对需要企业具备获得新知识的能力。
图1.1企业知识管理过程
资料来源:知识管理杂志
1.3知识管理模型
(1)SECI模型
根据DelphiGroup的调查显示,企业中的最大部分知识(42%)是存在于员工头脑中的隐性知识,由于这些隐性知识散乱又难以记录和被组织应用,所以如何将隐性知识转化为显性知识,个体知识转化为组织知识是一个重要的过程。
野中郁次郎提出的SECI模型解释了知识转化的过程,该模型把知识转化分为四种基本模式,即社会化(Socialization)、外部化(Externalization)、组合化(Combination)和内化(Internalization)。
社会化(Socialization),表示隐性知识向隐性知识的转化。这个过程就是通过共享获得隐性知识,取得隐性知识的关键是通过观察、模仿和实践,而不是语言。
外部化(Externalization),表示隐性知识向显性知识的转化。这一过程中,隐性知识以明确的概念和语言表达出来,其转化方式包括隐喻、类比、概念和模型等。这一环节在知识创造过程中非常关键。
组合化(Combinat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