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管理人员处分条例试题
第一部分单选题(50题)
1、公司合并时,公司债务是否可以由股东自行决定如何处理?
A.否
B.是
C.由董事会决定
D.由公司法决定
【答案】:A
【解析】公司合并时,公司债务的处理并非由股东自行决定。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公司合并会涉及到一系列法定程序和规定,公司债务的处理要遵循这些规定的要求,以保障债权人等相关方的合法权益。不能由股东个人随意决定如何处理公司债务,所以A为正确答案。B选项中说由股东自行决定不符合法律规定;C选项,董事会主要负责公司的经营决策等事务,对于公司合并时债务的处理,并非由董事会来决定;D选项表述不准确,公司法规定了公司合并等相关事项的规则,但不是说简单由公司法决定债务的处理方式。
2、如果国有企业管理人员违反规定参与民间借贷,该如何处分?
A.警告或记过
B.记大过或撤职
C.开除
D.以上均有可能
【答案】:D
【解析】对于国有企业管理人员违反规定参与民间借贷的处分情况,不同的违规情节和后果对应不同的处分等级。A选项的警告或记过一般适用于情节相对较轻的违规行为,这种情况下违规行为尚未造成较为严重的影响,但仍需对涉事人员进行一定程度的警示和教育。B选项的记大过或撤职适用于违规情节较为严重,对企业正常运营、国有资产安全等方面产生了一定不良影响的情况,记大过会在个人档案中有较为严重的记录,撤职则意味着职务的撤销。C选项的开除是最严厉的处分方式,当国有企业管理人员违反规定参与民间借贷的行为极其严重,给企业带来巨大损失、严重损害国有企业形象等情况时,会采取开除的处分措施。所以,国有企业管理人员违反规定参与民间借贷,根据情节轻重不同,以上三种处分情况均有可能,答案选D。
3、董事会会议需要几名董事出席才能举行?
A.过半数
B.三分之一
C.全体
D.至少一名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董事会会议召开所需出席董事的数量规定。董事会会议是公司治理中的重要环节,为了保证决策的科学性、公正性和代表性,需要一定数量的董事出席会议才能举行。A选项“过半数”是符合相关规定的。当出席董事会会议的董事人数超过董事总数的半数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会议所做出的决策能综合大多数董事的意见和建议,避免少数人主导决策,使决策更能体现公司整体利益。B选项“三分之一”,出席人数过少,无法充分代表董事会整体的意志和智慧,可能导致决策的片面性和不合理性,所以该选项错误。C选项“全体”,虽然全体董事出席会议能全面汇聚各方意见,但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各种原因,很难保证每次董事会会议都能全体董事出席,这样的要求过于苛刻,不利于会议的高效组织和决策的及时作出,所以该选项错误。D选项“至少一名”,显然出席人数太少,不能形成有效的讨论和决策机制,无法对公司的重大事项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和判断,所以该选项错误。综上,答案选A。
4、公司董事对股东会的决议是否有监督权?
A.没有
B.有
C.部分有
D.仅限特定情况
【答案】:B
【解析】公司董事对股东会的决议有监督权。股东会是公司的权力机构,负责做出重大决策等,而董事在公司治理中承担着重要职责,其不仅要执行股东会的决议,同时也需要对股东会决议的执行情况、合法性等进行监督,以确保公司运营符合法律法规和公司章程规定,保障公司和股东的利益。所以本题应选B。
5、股东会的表决权通常依据什么行使?
A.股东的出资比例
B.法定代表人的决定
C.公司章程
D.股东会决议
【答案】:A
【解析】股东会的表决权通常依据股东的出资比例行使。在公司治理中,股东的出资比例是衡量其对公司贡献和权益大小的重要指标,按照出资比例行使表决权体现了股东权益与投资相匹配的原则,即股东投入的资本越多,其在公司决策中的话语权也就越大。而法定代表人是代表公司行使职权的负责人,其职责主要是代表公司进行对外活动等,法定代表人的决定并不能作为股东会表决权行使的依据,B选项错误。公司章程是公司的基本准则,它可以对股东会表决权的行使方式等作出特别规定,但通常情况下,若无特别约定,股东会表决权还是按出资比例行使,公司章程并非通常依据,C选项错误。股东会决议是股东会通过表决后形成的结果,而不是表决权行使的依据,D选项错误。综上,本题正确答案为A。
6、公司清算结束后,清算组的职责是什么?
A.申请注销登记
B.向股东会报告
C.向法院提交文件
D.解散公司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公司清算结束后清算组的职责。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公司清算结束后,清算组应当制作清算报告,报股东会、股东大会或者人民法院确认,并报送公司登记机关,申请注销公司登记,公告公司终止。A选项“申请注销登记”,这是公司清算结束后清算组的法定职责之一,清算组完成清算工作后,需向公司登记机关申请注销登记以终结公司的法律主体资格,该选项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