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先行组织者”策略下法则教学的实践与思考.docx
文件大小:40.21 KB
总页数:5 页
更新时间:2025-05-16
总字数:约3.36千字
文档摘要

“先行组织者”策略下法则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命题教学是初中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着不容忽视的教育价值.法则作为数学命题的重要一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常常会出现以下问题:教师只关注算法的教授,淡化过程;重习题,轻算理等,这导致了学生不清楚数学法则的发生过程.随之会出现“不愿意学”、“遗忘法则”、“不会用法则”等情形,这将不利于学生数学运算能力的发展.如何让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所学法则上,对法则产生兴趣、真正理解法则、掌握法则,究其根本是要激发学习动机,让学生经历法则的形成过程.“先行组织者”为其提供了一条有效路径.

“先行组织者”是一种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引导性材料,要比原学习任务本身有更高的抽象、概况和包容水平,并且能清晰地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关联[1].它不仅能够帮助学习者学习新知识,而且可以保持已有知识.在法则教学中教师通过引导性材料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所学新知识的重点内容上;有序呈现学习任务突出强调新知识与已有知识的关系,为新知识提供框架;扩充完善认知结构来帮助学生回忆起与新知识相关的已有知识,更好地建立联系.本文以苏科版《义务教育教课书·数学》八年级下册“二次根式的加减(1)”为例,来谈一谈“先行组织者”在法则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

1.1学情分析

“二次根式的加减”是苏科版八年级下册第12章第3节的内容.学生在此之前,已有二次根式的概念及性质等知识储备,具备了学习二次根式加减运算的知识和心理基础.本节课主要采用类比的思想来学习二次根式的加减运算,难度不大.班级学生能积极参与课堂学习,通过小组讨论已经形成了合作学习的氛围,具有一定的观察分析问题以及归纳总结问题的能力.

1.2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①了解“被开方数相同的二次根式”的意义,掌握判断同类二次根式的方法;

②能正确合并同类二次根式,掌握二次根式加减的运算法则、一般步骤,以及相关运算依据,体会研究法则产生的一般方法;

③在探究过程中,发展合作意识和类比推理能力,提高学习法则的兴趣.

1.3教学策略与框架

根据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的基本实施步骤,结合法则教学的3个过程:明确适合法则的对象、建立法则以及运用法则,整节课分为3个环节:①呈现先行组织者,阐明这一节课的学习目的,呈现作为先行组织者的概念,确认正在阐明的属性,给出例子,提供上下文,使学生意识到相关知识和经验;②呈现学习任务和材料,使知识的结构显而易见,学习材料的逻辑顺序外显化.同时,遵循逐渐分化原则,对学生应传授最普通、内容最广的概念,然后根据具体内容及细节进行逐渐分化;③扩充与完善认知结构,遵循整合协调的原则,促进学生积极的接受学习,使学生对新知识与已有知识之间进行关联,重新加以组合,使认知结构统一,学习知识系统化.具体展开是以解决问题为主线,通过先学先行、问题反馈、互动研讨、训练巩固、拓展提升及课堂小结这6个小环节来推进问题解决的过程.

教学方式上,采用学生课前和课堂完成.在课前,学生回顾这一章节已学内容以及准备即将要学的内容,加深对整章节学习内容的了解,同时引用二次根式的乘除第1课时的一个实验探索题,引出二次根式的化简复习,并由此让学生了解“被开方数相同的二次根式”;课堂上,引出同类二次根式的定义,解决这节课的重难点:二次根式的加减法则.

2.1呈现先行组织者

教学说明:在课前,积极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以及集中的问题,这一块内容是对先知先学内容的讲解和总结.根据呈现的先行组织者,即学生在先知先学中存在的问题,预测这2个问题是学生需要老师进行指导解决,以便在课堂上有的放矢,精准教学.

2.2呈现学习任务和材料

教学说明:此活动设计的目的是通过呈现学习任务,让学生尝试类比合并同类项的法则来进行计算.让知识的结构显而易见,学习材料的逻辑顺序外显化.归纳总结出,合并同类二次根式法则,此过程通过学生互相交流,使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培养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并体会类比的思想方法.对于任务中的计算,第①、②题是引导学生共同完成,强调解题步骤;第③、④两题,由学生讲解解题过程.通过计算的讲解让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掌握二次根式加减的运算方法和技巧,归纳总结二次根式加减运算法则,得到二次根式加减步骤.最后任务3是生活中有关二次根式加减运算法则的运用,体现了数学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

教学说明:这一环节是属于呈现检验学习任务的材料,建立在学生讨论后获得二次根式加减法则的基础上,分组进行学习成果展示,這里的展示采用小组成果和个人展示、自愿展示与点名展示相结合,然后进行小组点评、组间点评等方式进行评价.在讲解过程中主要讲解重点、难点、混淆点、易错点.习题3让学生区别与二次根式乘除法则的学习,应抓住学生出现的类似错误,与前面的教学环节形成鲜明对比,以加深学生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