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X单们预算绩效管理整改报告
为进一步加强预算绩效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根据上级部门对我单位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开展的专项检查反馈意见,我单位高度重视,迅速组织相关人员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梳理和深入分析,并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现将整改情况报告如下:
一、整改工作开展情况
(一)成立整改工作小组
收到反馈意见后,我单位立即成立了以单位主要负责人为组长,财务部门、业务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预算绩效管理整改工作小组,明确职责分工,确保整改工作有序推进。
(二)深入剖析问题根源
组织召开专题会议,对反馈意见中指出的预算绩效目标设定不科学、绩效监控不到位、绩效评价结果应用不充分等问题进行逐一分析,从思想认识、制度建设、人员能力等方面查找问题产生的原因,为制定整改措施提供依据。
(三)制定详细整改方案
针对存在的问题,结合单位实际情况,制定了详细的整改方案,明确了整改目标、整改措施、责任部门和整改期限,确保整改工作可操作、能落实、见成效。
二、反馈问题及整改措施
(一)预算绩效目标设定不科学
存在问题:部分项目绩效目标设定过于笼统,缺乏明确、可量化的指标,无法准确衡量项目实施效果;绩效目标与项目实际工作内容关联性不强,未能充分体现项目的预期产出和效益。
原因分析:对预算绩效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科学合理的绩效目标设定方法和经验;在项目申报阶段,对项目的研究和论证不够深入,导致绩效目标与项目实际脱节。
整改措施加强培训学习:组织财务人员和业务人员参加预算绩效管理专题培训,邀请专家讲解绩效目标设定的方法和技巧,提高相关人员的业务水平。完善目标设定流程:在项目申报前,要求业务部门充分开展项目调研和论证,结合项目实际情况,制定具体、明确、可量化的绩效目标。财务部门对绩效目标进行审核把关,确保绩效目标与项目预算相匹配。建立绩效目标模板:根据不同类型项目的特点,制定统一的绩效目标设定模板,明确各项指标的填写规范和要求,提高绩效目标设定的规范性和科学性。
整改成效:通过整改,新申报项目的绩效目标设定更加科学合理,指标明确、可量化,与项目实际工作内容的关联性显著增强,为项目实施和绩效评价提供了有力依据。
(二)绩效监控不到位
存在问题: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未定期对项目绩效目标完成情况进行跟踪监控,未能及时发现和解决项目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绩效监控方式单一,主要依赖业务部门的自查报告,缺乏有效的实地检查和数据分析。
原因分析:对绩效监控工作重视不够,缺乏完善的绩效监控机制和流程;业务部门与财务部门之间沟通协调不畅,信息共享不及时,导致绩效监控工作难以有效开展。
整改措施建立健全绩效监控机制:制定《预算绩效监控管理办法》,明确绩效监控的内容、方式、频率和责任主体,规范绩效监控工作流程。加强部门间沟通协作:建立业务部门与财务部门之间的定期沟通协调机制,及时共享项目进展情况和绩效数据。财务部门定期对项目绩效目标完成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发现问题及时反馈给业务部门,并督促其整改。丰富绩效监控方式:除业务部门自查外,增加实地检查、数据分析、问卷调查等多种监控方式,全面、客观地了解项目执行情况和绩效目标完成情况。
整改成效:整改后,我单位建立了常态化的绩效监控机制,加强了部门间的沟通协作,绩效监控方式更加多样化。通过定期跟踪监控,能够及时发现项目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确保项目按计划顺利推进。
(三)绩效评价结果应用不充分
存在问题:对绩效评价结果的重视程度不够,未将绩效评价结果与预算安排、政策调整等挂钩,绩效评价的激励约束作用未能充分发挥;绩效评价结果反馈不及时,业务部门对评价中发现的问题整改落实不到位。
原因分析:缺乏明确的绩效评价结果应用机制和奖惩措施,导致业务部门对绩效评价工作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对绩效评价结果的宣传和解读不够,业务部门对评价结果的认识和理解存在偏差。
整改措施完善绩效评价结果应用机制:制定《预算绩效评价结果应用办法》,明确将绩效评价结果作为预算安排、政策调整、改进管理的重要依据。对绩效评价结果优秀的项目,在预算安排上给予适当倾斜;对绩效评价结果较差的项目,核减或取消其预算,并责令业务部门限期整改。加强绩效评价结果反馈与沟通:在绩效评价结束后,及时将评价结果反馈给业务部门,并组织召开评价结果通报会,对评价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和解读,提出具体的整改建议。业务部门根据评价结果和整改建议,制定整改方案,明确整改措施和期限,并认真组织实施。建立绩效评价结果公开制度:将绩效评价结果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公开,接受社会监督,提高绩效评价工作的透明度和公信力。
整改成效:通过整改,我单位建立了完善的绩效评价结果应用机制,将绩效评价结果与预算安排、政策调整等紧密挂钩,充分发挥了绩效评价的激励约束作用。业务部门对绩效评价工作的重视程度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