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知识题库-品保部 IPQC 入职测试题及答案.docx
文件大小:35.82 KB
总页数:10 页
更新时间:2025-05-16
总字数:约3.84千字
文档摘要

会计实操文库

PAGE1/NUMPAGES10

知识题库-品保部IPQC入职测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IPQC的中文全称是()

A.来料质量控制

B.制程质量控制

C.成品质量控制

D.出货质量控制

答案:B

IPQC主要负责()

A.原材料的检验

B.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检验与监控

C.成品的最终检验

D.产品出货前的检验

答案:B

在生产过程中,IPQC对首件产品进行检验的目的不包括()

A.确认生产工艺是否正确

B.检查产品外观是否符合要求

C.确定原材料是否合格

D.防止批量不良品的产生

答案:C

IPQC在巡检过程中发现不良品,正确的做法是()

A.立即通知生产人员停止生产

B.将不良品直接丢弃

C.记录不良情况,对不良品进行标识,并按规定流程处理

D.自行对不良品进行返工维修

答案:C

抽样检验时,样本抽取应遵循的原则是()

A.随意抽取

B.按顺序抽取

C.随机抽取

D.由检验人员指定抽取

答案:C

以下哪种情况属于品质异常()

A.产品性能符合标准要求

B.生产工艺按规定执行

C.产品外观出现明显划伤

D.原材料检验合格

答案:C

IPQC在检验过程中发现生产人员违反操作规程,应该()

A.视而不见,继续检验

B.立即报告上级领导

C.及时制止并纠正违规行为

D.与生产人员发生争吵

答案:C

对不合格品进行标识的主要目的是()

A.区分合格品与不合格品

B.便于对不合格品进行追溯和管理

C.防止不合格品流入下道工序

D.以上都是

答案:D

质量控制的基本要求不包括()

A.质量第一

B.事后检验为主

C.预防为主

D.数据说话

答案:B

以下哪种方法不属于质量控制的统计方法()

A.直方图

B.因果图

C.控制图

D.甘特图

答案:D

二、填空题(每题3分,共15分)

IPQC的主要职责是对______进行检验和监控,确保产品质量符合要求。

答案:生产过程

首件检验的“三检”制度是指______、、。

答案:自检、互检、专检

抽样检验一般分为______抽样和______抽样。

答案:计数、计量

品质异常处理的流程一般包括发现异常、、分析原因、、跟踪验证。

答案:报告异常、制定对策

产品质量特性包括性能、______、可靠性、安全性、经济性等。

答案:寿命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简述IPQC的日常工作内容。

答案:

生产前准备检查:

核对生产工单与相关文件,确认生产产品型号、规格、数量等信息准确无误。

检查生产设备、工装夹具是否调试到位,运行状态是否正常,设备参数是否符合工艺要求。例如,检查注塑机的温度、压力、速度等参数设置。

确认原材料、零部件的型号、规格、数量与物料清单一致,且原材料外观无明显缺陷,有合格检验标识。

检查生产环境,如温度、湿度、洁净度等是否满足生产工艺要求,例如电子芯片生产车间对洁净度要求较高。

首件检验:

在生产开始时或生产过程中工艺参数调整后,对首件产品进行全面检验。包括外观检查,查看产品表面有无划伤、变形、色差等;尺寸测量,使用卡尺、千分尺等工具测量产品关键尺寸是否在规定公差范围内;性能测试,依据产品标准进行相关性能测试,如电子产品的电气性能测试。

详细记录首件检验数据和结果,若首件检验不合格,及时通知生产部门调整工艺或设备,重新制作首件进行检验,直至首件检验合格,方可允许批量生产。

生产过程巡检:

按照规定的巡检路线和时间间隔对生产过程进行巡回检查,一般每1-2小时巡检一次。

检查生产人员是否按照作业指导书进行操作,如装配工人的装配顺序、焊接工人的焊接工艺等。

抽检产品质量,随机抽取一定数量的在制品,检查外观、尺寸、性能等质量特性,判断生产过程是否稳定,产品质量是否符合标准。

查看设备运行状态,包括设备运行声音、温度、压力等是否正常,设备显示屏上的参数是否在正常范围,以及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记录是否完整。

检查原材料、零部件的使用情况,是否存在混用、错用现象,物料的储存条件是否符合要求。

关注生产环境,如车间的照明是否充足,通风是否良好,地面是否整洁,有无杂物堆积影响生产操作等。

质量问题处理:

发现品质异常时,立即对不良品进行标识、隔离,防止不良品流入下道工序。例如,使用红色标识牌标注不良品,并将其放置在专门的不良品区域。

详细记录不良品的相关信息,包括产品批次、生产时间、不良现象、发现地点等,并及时向上级报告。

协助生产部门、技术部门等相关人员对质量问题进行分析,查找原因,如是否是设备故障、人员操作失误、原材料质量问题或工艺不合理等。

根据分析结果,监督生产部门制定并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