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豆沙小丸子饮品制作配方商业计划
一、项目概述
(一)项目名称
「古韵红豆?小丸子暖饮」
(二)项目背景
随着国潮复兴与轻养生理念的兴起,传统食材红豆沙凭借其健脾养胃、补血养颜的功效,重新成为饮品市场的热门元素。手工小丸子的软糯Q弹与红豆沙的绵密香甜形成绝佳搭配,既满足消费者对传统味道的情感共鸣,又符合现代对低糖、天然、无添加的健康追求。本项目聚焦传统食材年轻化,将经典红豆沙与手工小丸子结合,打造兼具文化底蕴与时尚感的暖身饮品,适配秋冬旺季及全天候消费场景。
(三)项目目标
短期目标(1-3个月):完成产品研发与首店测试,建立标准化制作流程,单店月均销量突破1500杯,顾客复购率达18%。
中期目标(4-6个月):启动区域品牌营销,入驻2家主流外卖平台,拓展3-5家联营门店,品牌在目标商圈知名度达25%,月总销量突破4000杯。
长期目标(1年):成为新国潮暖饮标杆品牌,开发红豆沙衍生产品(如红豆沙麻薯、小丸子粥),构建从食材种植到门店运营的全产业链体系。
二、市场分析
(一)行业趋势
传统食材创新化:2023年中式养生饮品市场规模达280亿元,年增长率22%,红豆、桂圆、莲子等传统食材产品搜索量同比增长40%(数据来源:艾媒咨询)。
季节消费升级:秋冬饮品市场中,暖身类产品(如热奶茶、糖水)占比达60%,消费者对有温度、有故事的饮品需求显著提升,小红书红豆沙小丸子相关笔记超40万篇。
(二)目标客群
客群分类
核心需求
消费场景
偏好特征
年轻女性(18-30岁)
养颜养生、拍照打卡
下午茶、闺蜜约会、通勤途中
注重颜值与健康,愿为仪式感买单
学生群体(15-22岁)
性价比、口感层次
课后休闲、校园周边
偏好Q弹小料,追求高性价比与社交分享
家庭客群(25-40岁)
全龄适配、食材安全
周末逛街、亲子活动
重视天然成分,拒绝添加剂与植脂末
养生人群(30-45岁)
食疗功效、低糖低卡
办公室下午茶、运动后补给
关注配料表,偏好传统滋补食材
(三)竞争分析
竞品类型
代表产品
优势
短板
差异化机会
传统糖水店
红豆沙小圆子(常温版)
价格低廉、怀旧情怀
出品不稳定、包装简陋、无品牌溢价
标准化现制流程+国潮化包装,打造新派糖水概念
连锁奶茶品牌
红豆奶茶(工业化版)
门店覆盖广、出杯速度快
红豆沙口感偏甜腻、小丸子偏硬,添加剂较多
手工现煮红豆沙+木薯粉小丸子,突出0添加与现制口感
新中式茶饮
红豆桂圆暖饮(高端版)
养生概念强、场景体验佳
价格偏高(30+元)、配料复杂掩盖本味
定位中高端性价比(售价18-22元),聚焦极简传统味
三、产品方案
(一)核心配方(单杯500ml标准量)
食材分类
具体配料
用量
核心卖点
成本(元)
红豆沙
东北红小豆
100g
提前8小时冷水浸泡,电压力锅煮40分钟后手工碾压,保留颗粒感
1.5
小丸子
手工糯米小丸子
60g(约12颗)
糯米粉与温水1:0.8揉制,搓成直径1cm小球,现煮3分钟
1.2
基底
鲜牛奶
200ml
本地牧场直供,蛋白质含量≥3.2%,加热后与红豆沙融合度高
2.5
调味
黄冰糖
15g(可减糖)
替代白砂糖,甜度温和不齁嗓,突出红豆本味
0.3
点缀
糖桂花/熟白芝麻
3g
增加香气层次,强化中式韵味(糖桂花为季节限定,秋季使用)
0.2
(二)制作流程(标准化SOP)
红豆沙预处理:
红小豆浸泡8小时→沥干加水(豆:水=1:3)→电压力锅豆类模式煮40分钟→倒入炒锅小火翻炒5分钟(去除多余水分)→手工碾压至80%细腻、20%颗粒状(保留口感)。
小丸子制作:
糯米粉加30℃温水揉成光滑面团→搓条切粒→揉成小球(直径1cm)→沸水下锅煮至浮起后再煮1分钟→过冰水10秒(增加Q弹度)。
成品组装:
厚壁瓷杯(强化暖饮质感)先铺50g红豆沙→放入煮好的小丸子→倒入热牛奶200ml→顶部加30g红豆沙堆成小山状→撒糖桂花/白芝麻→搭配木质搅拌勺。
(三)产品卖点
三重口感哲学:
红豆沙:7分绵密+3分颗粒感,咀嚼时释放红豆原香;
小丸子:外层软糯、内里微弹,煮制后不粘牙;
牛奶基底:中和红豆沙甜腻,提升顺滑度,热饮暖身、冷饮清爽(夏季可加冰打成沙冰版)。
健康0添加:
拒绝罐头红豆沙、拒绝植脂末,食材仅红小豆、糯米、牛奶、黄冰糖;
提供减糖版(减50%糖)和无糖版(用椰枣调味),适配控糖人群。
场景化体验:
秋冬热饮:厚杯装+暖手设计,杯身印古风插画,传递冬日小确幸;
夏季冰饮:加入碎冰制成红豆沙小丸子冰沙,顶部加奶油雪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