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特加柠檬茶饮品制作配方商业计划
一、项目概述
(一)项目名称
「柠醺实验室」伏特加柠檬茶微醺潮饮项目
(二)项目背景
随着微醺经济爆发,低度酒精饮品市场年增速达35%,Z世代对无负担酒精+健康茶饮的需求激增。柠檬茶作为经典解腻饮品,与伏特加的纯净口感形成黄金搭配,催生清爽微醺新赛道。当前市场痛点:①传统酒吧柠檬茶酒精配比随意,口感割裂;②预调酒含糖量高(≥10g/100ml),缺乏新鲜现制体验。本项目以「伏特加基酒×现萃柠檬茶×创意特调」为核心,打造低糖低脂×风味平衡×场景适配的差异化产品,填补高端现制微醺茶饮市场空白。
(三)项目目标
短期(0-1年):在新一线城市核心商圈开设5家标杆店,单店月均销量突破10000杯,夜间时段(18:00-24:00)营收占比达60%
中期(2-3年):推出即饮装伏特加柠檬茶(330ml瓶装,酒精度3.5%),入驻3000+便利店及精品超市,年营收突破8000万元
长期(5年):成为微醺柠檬茶品类领导品牌,建立伏特加蒸馏-柠檬种植-门店调酒全产业链品控体系
二、产品方案
(一)核心产品:经典伏特加柠檬茶
1.黄金配方(350ml标准杯)
原料分类
具体原料
规格/用量
核心价值
供应链标准
基酒
俄罗斯进口伏特加
40ml(酒精度40%)
纯净无杂味,凸显柠檬茶香
北纬60°黄金蒸馏带直供
柠檬茶基底
香水柠檬+锡兰红茶
柠檬2片+红茶8g(冷萃200ml)
维生素C≥50mg/杯,茶多酚≥4%
广东香水柠檬(果径≥8cm)+斯里兰卡乌瓦茶
调味体系
零卡代糖+气泡水
代糖10g+气泡水50ml
低糖低卡(热量≤80kcal/杯)
赤藓糖醇(天然代糖)+巴黎水定制款
点睛配料
青柠皮屑+迷迭香
各2g(装饰)
提升香气层次,增强视觉感
新鲜采摘,4℃冷藏保鲜
2.标准化制作流程(6步黄金法则)
graphLR
A[红茶冷萃]--B[柠檬手压取汁(保留果肉纤维)]
B--C[伏特加冰镇(-18℃冷冻30分钟)]
C--D[分层调配:红茶底+柠檬汁+代糖→加冰摇匀→注入气泡水]
D--E[加伏特加搅拌(酒茶比例1:5黄金配比)]
E--F[装饰封杯:青柠皮屑螺旋挂杯+迷迭香插杯]
3.产品核心卖点
三维平衡哲学:
风味平衡:伏特加的凛冽→柠檬的酸甜→红茶的醇厚,三层次口感递进(pH值控制在4.2-4.5)
健康平衡:0蔗糖(代糖替代)+低酒精度(3.5%vol)+高纤维(柠檬果肉+红茶原叶)
场景平衡:白天提供无酒精版(伏特加替换为气泡水),夜晚推出微醺加强版(酒精度提升至5%)
五感体验设计:
味觉:前调柠檬爆汁→中调茶香回甘→尾调伏特加的清冽感
嗅觉:青柠皮的清新果香与迷迭香的草本气息融合
视觉:透明杯身呈现红茶琥珀色+柠檬果肉悬浮+迷迭香点缀的莫兰迪色系
触觉:定制冰镇杯(杯壁预冷至4℃),握感贴合手掌弧度
社交:杯身印摇晃出柠醺提示语,拍照分享可解锁隐藏酒精度(+10ml伏特加)
(二)产品矩阵(覆盖全场景需求)
产品系列
代表产品
差异化亮点
价格带(元)
适配场景
经典款
原味伏特加柠檬茶
基础配方,黄金比例1:5
32-36
日常社交/下午茶
果味款
西柚接骨木伏特加柠檬茶
加入西柚果粒+接骨木糖浆
38-42
网红打卡/派对特饮
季节限定
冬日热柠醺(无酒精)
热红茶底+柠檬蜜+肉桂棒
34-38
冬季暖身/驾车人群
功能款
低卡减脂柠醺
零卡代糖+奇亚籽,热量-30%
40-44
健身党/控糖人群
分享装
1L柠醺派对桶
附迷你调酒器+定制杯贴
128/桶
聚会/团建场景
三、市场分析
(一)目标市场定位
核心客群(70%):
18-35岁新青年(白领/潮玩爱好者/夜间经济活跃人群),月均酒精饮品消费≥4次,追求微醺不醉+社交分享
女性消费者(占比60%):偏好清爽口感,注重低糖低脂,是社交媒体主要传播者
潜力客群(20%):
商务轻社交人群(下午茶/餐前酒场景,需低酒精饮品破冰)
Z世代男性(精酿啤酒爱好者,尝试跨界风味)
场景定位:
夜间经济:酒吧街/夜市周边布局,晚8点后推出柠醺特调(加浓缩咖啡制成柠醺冷萃)
第三空间:联合共享办公/网红书店设置快取点,提供办公微醺套餐(柠檬茶+芝士蛋糕)
即时零售:写字楼无人柜投放即饮装,扫码可查看实时酒精度检测报告
(二)竞争格局分析
竞品类型
代表品牌
优势
痛点
本项目差异化机会
预调鸡尾酒
锐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