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场产房管理流程
演讲人:
日期:
CATALOGUE
目录
01
产前准备管理
02
分娩期饲喂管理
03
新生仔猪护理要点
04
环境控制体系
05
健康监测程序
06
生产记录与优化
01
产前准备管理
清理产床
彻底清除产床上的粪便、胎衣、羊水等污物,用高压水枪冲洗干净。
产房消毒流程标准
消毒产房
使用高效、广谱、无刺激的消毒剂对产房进行喷洒或熏蒸消毒,确保消毒效果。
通风换气
消毒后,加强产房的通风换气,确保空气新鲜,降低湿度。
设备设施检查清单
产房设施
检查产床、保温箱、照明设备、通风设备等是否完好无损,确保母猪和仔猪的舒适环境。
医疗器械
饲料和药品
检查助产器械、消毒器械、剪刀、手术手套等是否齐全、完好,以备不时之需。
检查母猪饲料、仔猪开口料、常用药品等是否准备充足,质量是否符合要求。
1
2
3
妊娠母猪转入标准
预产期
确保妊娠母猪在预产期前一周转入产房,以适应新环境。
母猪健康
转入前对母猪进行健康检查,确保无疾病、无寄生虫感染,体温正常。
母猪体型
选择体型适中、乳头数多、奶水充足的母猪转入产房,提高仔猪的成活率。
02
分娩期饲喂管理
分娩前营养配置方案
提高母猪能量和蛋白质摄入,保证母猪有充足体力完成分娩过程,同时促进母猪产后恢复及泌乳。
能量和蛋白质供应
增加母猪钙、磷、钠等矿物质和维生素A、D、E等营养物质的摄入量,满足胎儿生长发育需要,预防母猪产后瘫痪。
矿物质和维生素补充
选择易消化、口感好的饲料原料,避免使用霉变、冰冻或有刺激性气味的饲料。
饲料适口性
饲料选择
根据母猪产后恢复情况、泌乳量及仔猪生长速度,合理调整投喂量和次数,避免母猪过肥或过瘦。
投喂量与次数
饲料卫生
保持饲料清洁卫生,防止母猪因食用不洁饲料而患病,同时避免将疾病传染给仔猪。
哺乳期母猪应选择高蛋白、高能量、易消化的饲料,以保证母猪产后恢复及泌乳需求。
哺乳期饲料投喂规范
定期对饮水设备进行清洗消毒,防止细菌、病毒等微生物滋生,确保母猪和仔猪饮水安全。
饮水系统清洁要求
饮水设备清洁
提供清洁、新鲜、无污染的饮用水,满足母猪和仔猪的饮水需求,促进其健康成长。
饮用水质量
定期检查饮水系统,及时修复漏水、堵塞等问题,保证母猪和仔猪随时能够喝到充足的饮水。
饮水系统维护
03
新生仔猪护理要点
立即清理
确保新生仔猪出生后的第一时间被清理干净,包括口鼻内的羊水、胎衣等。
脐带处理
使用消毒剪刀剪断脐带,并涂抹消毒液以防止感染。
称重与记录
对新生仔猪进行称重,并记录相关数据,以便后续生长发育管理。
标识与分群
给新生仔猪打耳标或烙印,以便区分个体,并进行合理分群。
初生处理操作流程
保温箱温度
设置保温箱温度为30-32℃,并根据仔猪的日龄和体况进行适当调整。
保温箱使用规范
01
保温箱湿度
保持保温箱内的湿度在60%-70%,以防止仔猪脱水。
02
保温箱管理
定期检查保温箱的温度和湿度,及时清理箱内粪便和污物,保持干燥清洁。
03
仔猪入箱
将初生仔猪放入保温箱,确保其温暖舒适,并观察其呼吸和体态是否正常。
04
初乳喂养管理标准
初乳喂养时间
仔猪出生后2小时内应吃到初乳,以获得母源抗体和营养。
初乳喂养量
每次喂养量不宜过多,一般每次控制在仔猪体重的1/5左右。
初乳喂养次数
每天喂养6-8次,根据仔猪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
初乳喂养方式
采用人工喂养或母猪自然喂养的方式,确保每头仔猪都能吃到初乳。
04
环境控制体系
温湿度监控标准
适宜温度范围
母猪适宜温度范围为18-22℃,新生仔猪需要更高温度,约30-32℃。
湿度控制
温湿度监测
产房湿度保持在65%-75%,有助于保持仔猪的体温和减少病原菌滋生。
使用温湿度计进行实时监测,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确保母猪和仔猪处于最佳环境。
1
2
3
通风设备
安装适当的通风设备,如排风扇、换气扇等,确保空气流通。
通风换气实施方案
通风时间
每天至少进行2-3次通风,每次持续30分钟以上,避免空气污浊和缺氧。
通风方式
可采用正压通风或负压通风,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最适宜的通风方式。
卫生清洁频次规范
每天对产房进行清洁,包括母猪产床、仔猪保育箱、地面、墙面等,确保无粪便、污水和杂物。
日常清洁
每周对产房进行全面消毒,使用合适的消毒剂杀灭病原菌和病毒,减少疾病发生。
定期消毒
母猪进入产房前应进行全身清洁和消毒,减少病原菌带入产房。
清洁母猪
05
健康监测程序
观察母猪状态
检查母猪的采食、饮水、精神状态是否正常,有无异常行为或症状。
检查母猪乳房
观察母猪乳房发育是否正常,有无肿胀、硬块、炎症等症状。
检查母猪产道
检查母猪产道是否通畅,有无异常分泌物或感染迹象。
仔猪观察
观察仔猪的生长发育情况,包括体型、毛色、精神状态等,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母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