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抢救工作流程及注意事项.pptx
文件大小:4.58 MB
总页数:27 页
更新时间:2025-05-16
总字数:约3千字
文档摘要

抢救工作流程及注意事项

演讲人:

日期:

CATALOGUE

02

病情识别与评估

01

急救准备规范

03

抢救操作流程

04

团队协作要求

05

设备使用规范

06

后续处理要点

急救准备规范

01

抢救设备检查清单

抢救设备检查清单

心电图机

除颤器

呼吸机

吸引器

检查心电图机的导联线、电极以及电池状态,确保设备能够正常工作。

检查呼吸机的气路、电源以及各参数设置,确保能够随时投入使用。

检查除颤器的电极、电池以及各项功能,确保其处于备用状态。

检查吸引器的管道、接头以及吸引力,确保其处于良好状态。

急救药品标准化配置

如肾上腺素、阿托品等,要确保其药品齐全、有效期内。

心血管类急救药品

如洛贝林、尼可刹米等,要保持一定数量,方便随时取用。

呼吸系统类急救药品

如安定、苯巴比妥等,用于应对患者出现抽搐等症状。

神经系统类急救药品

如地塞米松、异丙嗪等,以备不时之需。

抗过敏类急救药品

检查各急救设备是否处于备用状态,随时准备投入使用。

急救设备的备用状态

检查药品是否齐全、有效期内,及时补充缺失或过期的药品。

急救药品的检查与补充

01

02

03

04

确保抢救区域内无障碍物、电源稳定、氧气供应充足。

抢救区域的安全性

确保应急通道畅通无阻,方便患者转运和急救人员进出。

应急通道的畅通性

应急环境预检要点

病情识别与评估

02

生命体征快速判断

正常人体温一般为36-37℃,若体温过高或过低均提示病情危重。

体温

脉搏

呼吸

血压

正常成人脉搏在60-100次/分钟,过快或过缓均表示有危险。

正常呼吸频率为12-20次/分钟,呼吸困难或呼吸频率异常均需关注。

正常血压范围为90-140/60-90mmHg,过高或过低均可能危及生命。

如心跳、呼吸骤停、严重创伤等,需立即抢救。

急性危重病状

病情较重,但暂无生命危险,如昏迷、瘫痪等。

重症状况

病情严重,但尚未达到急性危重程度,如严重呼吸困难、严重心律失常等。

濒危状况

01

03

02

危重等级分级标准

如轻度疼痛、发热等,不属于危重病状。

轻伤或慢性病

04

风险评估优先级原则

患者生命体征稳定性

优先处理对生命构成威胁的病情,如呼吸困难、心跳异常等。

02

04

03

01

病因治疗的可能性

优先处理有明确病因且可通过治疗逆转的病情,如感染、电解质紊乱等。

病情可逆性

优先处理通过紧急处理可迅速逆转的病情,如急性心肌梗死、药物中毒等。

患者整体状况

综合考虑患者年龄、基础疾病、免疫力等因素,确定抢救顺序和优先级。

抢救操作流程

03

基础生命支持步骤

判断患者意识和呼吸

轻拍患者肩膀并大声呼唤,观察患者是否有意识和自主呼吸。

紧急呼叫救援

如患者无意识和自主呼吸,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或呼叫救援人员。

摆放患者体位

将患者置于安全体位,如侧卧位或仰卧位,头偏向一侧,以保持呼吸道通畅。

心肺复苏初步操作

如患者无心跳或呼吸,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包括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

掌握正确的按压部位、按压深度和按压频率,确保每次按压都能产生有效的血液循环。

掌握正确的吹气方法,包括开放气道、口对口吹气等,确保患者吸入足够氧气。

按照规定的比例进行按压和吹气,通常为30次按压配合2次吹气。

在复苏过程中要持续评估患者的心跳、呼吸和意识状态,以便及时调整复苏措施。

心肺复苏技术规范

胸外按压

人工呼吸

按压与吹气比例

复苏效果评估

急救药物应用流程

急救药物应用流程

判断患者是否需要药物治疗

正确使用药物

选择正确的药物和剂量

观察药物反应

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判断是否需要给予急救药物。

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急救药物和剂量,注意药物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掌握正确的用药途径和方法,如口服、肌肉注射或静脉注射等,确保药物能够迅速发挥作用。

在给予药物后,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和病情变化,以便及时调整药物剂量或更换药物。

团队协作要求

04

抢救团队角色划分

明确医生、护士、技术人员等各自职责,确保团队协作顺畅。

抢救组长职责

负责全面指挥和协调抢救工作,确保各项任务迅速有效执行。

成员职责清单

制定详细的职责清单,确保每个成员都清楚自己的任务和责任。

角色轮换与替补

确保在抢救过程中随时有合适的人员接替,避免角色空缺。

角色分工明确机制

指令传递清晰标准

指令传递方式

使用明确、简洁的语言或手势传递指令,确保信息准确无误。

指令确认机制

在传递重要指令时,要求接收者复述或确认,确保信息传递无误。

紧急情况下指令传递

制定紧急情况下的指令传递流程,确保在混乱中也能迅速传达关键信息。

指令标准化

制定统一的指令标准和术语,避免因沟通不畅造成的误解和延误。

抢救时间记录

准确记录抢救开始时间、关键步骤时间和结束时间。

抢救计时同步管理

01

时间同步机制

确保所有参与抢救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