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营公路车路协同智能感知交互技术要求》
(征求意见稿)
编制说明
一、工作简况
(一)任务来源
本文件由山西省智慧交通研究院公司提出,经中国技术市场
协会标准化工作委员会批准,正式列入2024年团体标准制修订
计划,标准名称为《运营公路车路协同智能感知交互技术要求》。
(二)项目背景
现有运营公路感知基础在支持智慧交通、车路协同等应用领
域存在感知基础薄弱、安全保障力量不足、综合管控手段不足及
服务能力手段单一等不足,具体如下:
(1)感知基础薄弱
现有公路机电设施的数字化、智能化程度较低,难以满足智
慧公路全场景感知需求。传统监控设备受限于分辨率和采集方式,
难以在恶劣天气(如雨雪、雾霾)或远端场景中实现高精度数据
采集,导致交通状态分析不完整、预测能力缺失。同时,天气信
息采集与交通管理脱节,未能通过多传感器融合(如摄像头、雷
达、激光雷达)构建“触觉+视觉+探测”协同感知网络,难以实
现全域、全天候的实时路况监测。。
(2)安全保障力量不足
现有安全体系以被动防护为主,难以应对特殊路段(如隧道、
高边坡)、特殊时段(夜间、雾天)及特殊车辆(危化品运输车)
的复杂风险。传统雾区诱导装置仅能提供基础引导,无法结合车
路协同实现动态预警;对超速、逆行等危险行为的识别依赖人工
巡检,缺乏实时智能分析。
(3)综合管控手段不足
现有管理模式存在“设备孤岛”和“数据烟囱”问题。运营
管理平台功能分散,早期建设缺乏统一规划,导致基础设备与信
息化系统兼容性差。交通流量管理依赖固定策略,未结合AI算
1
法实现动态信号控制、路径诱导及事件响应,难以应对常态化大
流量挑战。
(4)信息传递手段单一
从信息传递角度看,当前运营公路对于日常服务及公众出行
信息服务的准确性、实效性、便捷性等尚未达到要求。申报单位
对现有公路信息发布方式进行调研发现,目前的公路交通信息出
行服务系统和其他公路信息系统大都是分离的应用系统,系统之
间联系不紧密,这就造成了发布的公路交通信息存在一定的交流
误区和盲区,不能完全保证发布信息的权威性、可靠性、真实性;
信息发布管理滞后严重,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发布的公路交通信
息比较单调,基本没有公路交通地图信息的发布和多媒体信息。
综合上述内容,目前缺少针对运营公路智能感知交互技术领
域的研究。在项目实施过程当中,现有公路感知基础不足以支撑
先进的智慧化功能,可能造成运营公路智慧化改造的功能效果及
建设支出达不到预期要求,甚至可能出现安全风险。
(三)目的意义
针对现有运营公路实际情况,制定《运营公路车路协同智能
感知交互技术要求》。本标准的制定,可指导运营公路智慧化升
级设计项目等,提升项目的整体设计完备程度及设计水平,延长
智慧化升级的服役寿命,提高高速公路运行智能化,同时,可通
过合理的功能规划减少总体支出,经济社会效益显著。
(四)起草单位及起草人名单
本文件起草单位:山西省智慧交通研究院有限公司、南京理
工大学、同济大学、重庆创迪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北京万集科技
股份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吴宏涛、XX、XX。
(五)主要起草过程
1.文本调研
山西省智慧交通研究院有限公司于2023年9月启动了文本
的调研工作,并于2024年2月完成了相关资料的收集和分析工
2
作。
2.标准立项
山西省智慧交通研究院有限公司向中国技术市场协会标准
化委员会提出申请,于2024年3月获得中国技术市场协会标准
化工作委员会批准立项。
3.组建标准起草工作组
2025年3月20日,召开项目启动会。
2025年4月3日,成立了山西省智慧交通研究院有限公司、
南京理工大学、同济大学、重庆创迪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北京万
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组成的标准起草工作组,并讨论标准调研
工作事项。
4.形成标准草案
2025年4月5日,起草组对资料收集情况进行汇报,并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