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捕集耦合原位转化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
编制说明
一、工作简况
(一)任务来源
本文件由清华大学提出,经中国技术市场协会标准化工作委
员会批准,正式列入2024年团体标准制修订计划,标准名称为
《碳捕集耦合原位转化技术规范》。
(二)项目背景
本文件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碳达峰碳中和的战
略部署,积极响应《“十四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2030
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等国家政策,加快推动绿色低碳技术发展
和工业体系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为规范碳捕集耦合原位转化技
术的工程设计、装置集成、运行控制与安全管理,提升碳资源循
环利用效率,推动行业绿色高质量发展,特制定本标准,旨在加
强技术能力体系建设,完善碳中和领域技术标准体系,提升碳捕
集转化全链条的工程化和产业化水平而特别提出。
(三)目的意义
制定本文件的目的是为顺应碳中和背景下新兴低碳技术发
展趋势及工程化应用需求,规范碳捕集耦合原位转化技术的设计、
建设与运行实践,推动相关企业和机构加强行业自律、提升系统
集成与技术应用能力,增强技术创新能力与工程可复制性。通过
本标准的实施,引导碳捕集与资源化利用环节实现系统协同、过
程优化与资源高效利用,提升产业链整体竞争力,促进绿色低碳
技术高质量发展。
1
(四)起草单位及起草人名单
本文件起草单位:清华大学、XXXXX、XXXXX、XXXXX、XXXXX、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XXX、XXX、XXX、XXX、XXX、XXX、XXX、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五)主要起草过程
1.文本调研
清华大学于2024年1月启动了文本的调研工作,并与2024
年3月完成了相关资料的收集和分析工作。
2.标准立项
清华大学向中国技术市场协会标准化委员会提出申请,于
2025年3月获得中国技术市场协会标准化工作委员会批准立项。
3.组建标准起草工作组
2025年3月7日,召开项目启动会。
2025年3月7日,成立了标准起草工作组,并讨论标准调
研工作事项。
4.形成标准草案
2025年3月10日,起草组对资料收集情况进行汇报,并对
进行了线上讨论。
2025年3月15日,开展组内讨论,确定了标准框架和主要
内容。
2025年4月15日,对清华大学起草的标准初稿进行现场讨
论,并提出修改意见。
2025年4月20日,起草组根据修改意见进行修改,形成标
2
准草案。
5.形成征求意见稿
2025年4月21日,对标准草案进行讨论,起草组对草案内
容进行了修改,形成标准征求意见稿。
二、确定标准主要内容的论据
(一)编制原则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
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以及《中国技术市场协会团体标
准工作程序》的规定起草。
(二)标准主要内容及适用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碳捕集耦合原位转化技术中的术语、双功能材
料性能参数的定义与测试方法;规定了碳捕集耦合原位转化技术
中捕集阶段与原位转化阶段切换的边界;规定了碳捕集耦合原位
转化技术中开始吸附二氧化碳,吸附达到饱和状态的标志特点;
规定了碳捕集耦合原位转化技术中二氧化碳开始转化为目标产
物,转化完成的标志特点。
本文件适用于空气与烟气条件的碳捕集耦合原位转化,二氧
化碳捕集适用于采用空气、燃烧后、燃烧前及富氧燃烧的捕集
工艺;原位二氧化碳转化适用于原位二氧化碳甲烷化、原位二氧
化碳逆水煤气变换、原位甲烷干重整、原位二氧化碳制烯烃和液
体燃料。
(三)确定标准主要内容的论据
本标准的编写格式遵从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
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以及《中国技术市场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