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钢筋电渣压力焊作业指导规程.docx
文件大小:21.91 KB
总页数:5 页
更新时间:2025-05-16
总字数:约1.71千字
文档摘要

钢筋电渣压力焊作业指导规程

一、编制信息表

编制人

审核人

批准人

日期

日期

日期

二、修订记录

修订编号

修订内容概述

修订人

审核人

批准日期

三、适用范围

本规程适用于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竖向或倾斜度不超过4:1的斜向钢筋接长作业。

四、操作流程

4.1设备接线

根据所选焊机型号,参照附录中的线路连接图完成电路接驳。

4.2参数调节

依据待焊钢筋直径,按设备说明书推荐的技术参数,将弧焊机电流调节至适配位置。

4.3电源检查

接通控制电源开关,观察电源指示灯是否显示正常。

4.4钢筋夹持

齿轮式机头:用下夹具固定下钢筋,确保钢筋端头位于焊剂筒中下部;将上夹具摇至距上止点15mm处,夹持待焊上钢筋。

杠杆式机头:将杠杆置于水平状态,通过上夹具固定待焊上钢筋,下钢筋由下夹具定位至焊剂筒合适位置。

4.5焊剂装填

对齐上下钢筋端头并确保接触良好,安装焊剂筒,底部用石棉垫密封间隙;关闭焊剂盒后,填入干燥焊剂至筒满。

4.6焊接操作

齿轮式机头:拨动控制盒按钮至“焊接”档位,接通电源后迅速摇动手柄提升上钢筋2-4mm引弧,观察电压表使电压稳定在25-45V范围内(电压偏低时逆时针摇动手柄,偏高时顺时针调节);当焊接时间及参数达标后,快速顺时针下送上钢筋并顶紧,同时切换按钮至“停止”位断开电源,完成焊接。

杠杆式机头:按下手把控制开关,轻压手把引弧,监控仪表指针至“电渣—电弧”区间;当数字显示时间达到设定值后,迅速抬起手把施加顶锻压力,同时松开控制开关,结束焊接。

4.7焊剂回收

焊口完成后静置2-3分钟,开启焊剂盒回收未熔化的焊剂。

五、质量技术要求与验收规范

5.1材料要求

焊接用热轧钢筋、热处理钢筋等需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钢筋应具备出厂质量证明或试验报告,表面或捆扎处应有清晰标识,进场时按炉罐(批)号及直径d分批检验。

上下钢筋端头应平直,焊接前需进行除锈、清洁处理。

焊剂使用前应烘干,严禁使用受潮焊剂施焊。

三、四级钢筋不宜采用本工艺焊接。

5.2人员要求

操作人员须经专业培训并通过考核,取得岗位操作证书后方可独立作业。

5.3质量控制措施

钢筋焊接接头的形式、工艺及验收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84)相关规定。

接头试验方法需遵循国家现行标准《钢筋焊接接头试验方法》。

焊接前应根据施工条件进行试焊,试焊合格后方可批量施焊。

焊工须持证上岗,并在证书核定范围内进行操作。

5.4验收标准

5.4.1检验批划分

一般构筑物中,每300个同级别、同直径接头为一批。

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中,每楼层内同类型接头不足300个时仍按一批计。

5.4.2外观检查

接头焊包应均匀,钢筋表面无裂纹、明显烧伤等缺陷。

接头处钢筋轴线偏移不得大于0.1倍钢筋直径,且不超过2mm。

接头弯折角度不应大于1°。外观不合格接头需切除后重新焊接。

5.4.3力学性能检验

每批接头中随机抽取3个试件进行拉伸试验,试件抗拉强度均不得低于该级别钢筋规定值。

若有1个试件强度不合格,应取双倍数量试件复验;复验仍有不合格时,该批接头判定为不合格。

六、设备维护与故障处理

6.1日常保养

作业结束后,应将设备存放于安全干燥处,避免灰尘侵入和雨淋;定期清洁设备,重点对主机内部、交流接触器触点及传动部位加注润滑油保养。

妥善保护仪表、开关等易损部件,防止碰撞损坏。

6.2故障检修

设备出现异常时应立即断电,由专业人员进行检修;先进行外观检查,再依据电气原理图排查故障原因并修复。

七、焊接参数对应表

钢筋直径(mm)

渣池电压(V)

焊接电流(A)

焊接通电时间(s)

14

-

200-250

12-15

16

-

200-300

15-18

20

-

300-400

18-23

25

25-35

400-450

20-25

32

-

450-600

30-35

36

-

600-700

35-40

38

-

700-800

40-45

40

-

800-900

45-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