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景泰蓝的制作
【教学目标】
1、了解本文按景泰蓝的制作过程安排说明顺序,并根据事物自身的特点以及读者的认识实际,安排详略,区分主次的特点;
2、学习本文综合运用作诠释、举例子、列数字等来说明事物的方法;
3、学习本文语言准确、平易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1、了解本文按景泰蓝的制作过程安排说明顺序,并根据事物自身的特点以及读者的认识实际,安排详略,区分主次的特点;
2、学习本文综合运用作诠释、举例子、列数字等来说明事物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课程导入
展示景泰蓝的图片导入新课。
景泰蓝:也叫“铜胎掐丝珐琅”,是北京著名的物种工艺品之一。此种工艺制作在明景泰年间广泛流行,当时以蓝釉为最出色,习惯称为“景泰蓝”。
清代以后远销国外,品种有碗、瓶、盘、烟具、台灯、糖罐、奖杯等。
二、新课讲授
1、文体知识
说明文: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来解说事物、阐明事理而给人知识的文章。
说明方法:举例子、作比较、下定义、作诠释、列数字、分类别、打比方、作引用、画图表、摹状貌
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说明语言:准确性、严密性
2、作者简介
叶圣陶原名叶绍钧,字秉臣、圣陶。生于江苏苏州。现代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他写作态度严肃认真、风格朴素自然、语言洗练优美,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
3、写作背景
4、梳理字词
5、段落层次
第一部分(1):简要说明写作缘由和目的
第二部分(2-16):具体说明景泰蓝的制作工序
第三部分(17):强调景泰蓝的手工操作的特征,突出手工业技术工人的聪明才智
总分总的结构
三、赏析课文
1、制作过程
制胎——掐丝——点蓝——烧蓝——打磨——镀金
景泰蓝的特征∶它是一种制作工序很繁复、精细的手工艺制品。
2、深入思考
(1)文章写了什么内容?详略安排如何?文章主要介绍了景泰蓝精细而复杂的制作过程,其中掐丝和点蓝的两道工序的说明最为详细。
(2)作者为什么详写“掐丝”和“点蓝”两个步骤?这两道工序最复杂、最精细,详尽地体现了景泰蓝制作的精细、操作的繁复和手工制作的特点;这两道工序最重要,是决定景泰蓝质量的关键工序;这两道工序是景泰蓝制作所特有的,不为别人所熟知的。
(3)文章最后一段为什么要强调全部是手工制作?意在告诉人们景泰蓝正是以著名的手工艺品而闻名于世,同时也强调了这一民族传统工艺制作的精细,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古今民间艺人的才华和智慧。
3、品读语句
(1)第3段末“这只是个开头,还有好多繁复的工作在后头呢”,“繁复”前加上“好多”有什么作用?突出了景泰蓝制作工序之多,之复杂。
(2)第6段“粘在铜胎上的图画全是线条画,而且一般是繁笔,没有疏疏朗朗只用少数几笔的”中“繁笔”是什么意思?“一般”可以删去吗?“繁笔”:线条比较多。“一般”不能删去。“一般”在这里起到限制的作用,如果去掉就说明粘在铜胎上的线条画全是繁笔画了,说法过于绝对。
(3)文中“现在把……说一说”(第1段)“第二步工作叫掐丝”(第4段)“于是轮到涂色料的工作了”(第10段)“现在该说烧的工作了”(第14段)这类句子起什么作用?过渡作用,把文章的各部分、制作的各道工序衔接在一起,使文章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使说明条理清晰。
4、说明方法
(1)第2段至于方形或是长方形的东西,像果盒、烟卷盒之类……/第4段譬如粘一棵柳树吧,干和枝的每条线条……/第5段譬如柳条上的每片叶子由两条铜丝构成……(举例子)
(2)第4段掐丝,就是拿扁铜丝粘在铜胎表面上。/第10段为什么单叫点蓝呢?原来这种制作方法开头的时候多用蓝色料,当时叫点蓝,就此叫开了。(作诠释)
(3)第4段他们简直是在刺绣,不过是绣在铜胎上而不是绣在缎子上,用的是铜丝而不是丝线、绒线。/第5段他们对于铜丝好像画家对于笔下的线条,可以随意驱遣,到处合适。(作比较)
(4)第7段一个二尺半高的花瓶,掐丝就要花四五十个工。(列数字)
(5)第13段各种色料的细末都盛在碟子里,和着水,像画家的画桌上一样,五颜六色的碟子一大堆。(打比方)
四、课文小结
1、文章主旨
本文按照工艺流程的顺序介绍了景泰蓝的制作过程,说明景泰蓝手工制作的繁复和精细,反映了制作工人手艺的精巧和这种手工艺品的珍贵。
2、拓展延伸
播放景泰蓝制作的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