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氧化物及氢氧化物大类.pptx
文件大小:4 MB
总页数:36 页
更新时间:2025-05-16
总字数:约9.14千字
文档摘要

1氧化物及氢氧化物(qīnɡyǎnɡhuàwù)大类第一页,共36页。

2氧化物:阴离子——O2-。附加阴离子——少数有F-、Cl-氢氧化物:(OH)-或O2-和(OH)-阳离子——约40种,主要为惰性气体型(Si、Al、Mg、U等)过渡型(Fe、Mn、Ti、Cr、V、Nb、Ta等)离子;变价(biànjià),高价态铜型离子:极少见(硫化物氧化而成的次生矿物中)。类质同象——复阳离子氧化物较单阳离子氧化物广泛;1.化学(huàxué)组成第1页/共36页第二页,共36页。

32.晶体化学特点(tèdiǎn)键性:1)氧化物氧化物中O2-作立方或六方最紧密堆积,阳离子充填四面体或八面体空隙。键性以离子键为主,以低价惰性气体型离子的氧化物中最强,如方镁石MgO。因阳离子具不同程度的极化性质,刚玉(Al2O3)、石英(SiO2)等键性向共价键过渡;磁铁矿(FeFe2O4)、软锰矿(MnO2)等有向金属键过渡的趋势。①阳离子电价增高,其共价键的成分趋于增多,如:Na+→Mg2+→Al3+→Si4+离子键→→共价键②键性因阳离子的类型(lèixíng)而异:惰性气体型→过渡型→铜型离子,共价键性趋于增强,CN趋向减小。第2页/共36页第三页,共36页。

42)氢氧化物(qīnɡyǎnɡhuàwù)(OH)-或(OH)-和O2-共同形成(xíngchéng)紧密堆积,后者中(OH)-与O2-通常成互层分布。多数矿物为层状结构,层内为离子键,层间以分子键或氢键联结;部分矿物为链状结构,链内为离子键,沿链的方向联结力较强,链间为氢键。离子键为主,随阳离子电价增加,从惰气型向过渡型和铜型转变而共价键性增强。少数呈分子键(方锑矿Sb2O3中[Sb4O6]砷华As2O3中[As4O6]分子)。氢氧化物中多存在(cúnzài)氢键,且(OH)-比O2-的电价低,使之与阳离子的键力减弱——比重硬度减小。总结第3页/共36页第四页,共36页。

5结构型——氧化物:岛状砷华As2O3族(方锑矿Sb2O3)链状金红石TiO2族,锑华Sb2O3族,黑钨矿(Fe,Mn)WO4族层状钼华MoO3族,板钛矿TiO2族架状石英族,锐钛矿族,赤铜矿族,钙钛矿族,易解石族配位型刚玉族,尖晶石族,晶质铀矿族,烧绿石族氢氧化物(qīnɡyǎnɡhuàwù):链状硬水铝石族(针铁矿),水锰矿族,硬锰矿族层状三水铝石族,纤铁矿族,水镁石族架状羟铁矿族O2-和(OH)-常呈互层——层状或链状,比相应(xiāngyīng)氧化物对称度低。例:方镁石MgO等轴晶系,水镁石Mg[OH]2三方晶系第4页/共36页第五页,共36页。

6氧化物常具完好的晶形。集合体常成粒状和致密块状及其他集合体形态;氢氧化物:三方、六方、斜方或单斜晶系。具层状结构(jiégòu)→板状、片状、鳞片状;具链状结构(jiégòu)→柱状、针状、纤维状。氢氧化物更常见细分散胶态混合物—鲕状、豆状、肾状、葡萄状、钟乳状、多孔状、土状、致密块状。3形态(xíngtài)1)光学性质——主要取决于阳离子类型①惰性气体型离子(Mg,Al,Si):为无色、白色或浅色颜色及条痕,玻璃光泽(guāngzé)为主,透明-半透明。②过渡型离子(Fe,Mn,Cr,Ti)和铜型离子(Sn,Cu):深色或暗色,彩色或钢灰-铁黑色,条痕深色(黄、褐、黑色),半金属-金刚光泽(guāngzé),半透明-不透明。4.物性第5页/共36页第六页,共36页。

7①氧化物:多离子键向共价键过渡,结构紧密程度(chéngdù)高。硬度较高(>5.5,最高9);比重较大(>4.0,石英族较低,2.65);解理不发育;含铁矿物具磁性;熔点高;溶解度低。②氢氧化物:层状结构:硬度和比重均较相应的氧化物低,常具一组极完全-完全解理;链状结构:硬度和比重相对稍大,解理中等。氢氧化物产于地表,常为胶态或隐晶质,解理的意义不大。2)力学性质(xìngzhì)及其他性质(xìngzhì)——决定于其晶体结构第6页/共36页第七页,共36页。

81)氧化物:形成于内生、外生和变质作用中。①变价元素:低价态氧化物多形成内生或变质作用还原环境;高价态氧化物形成外生或内生作用的较氧化环境。②Fe在不同氧化-还原条件下,易转变为不同价态的氧化物矿物。③非变价元素氧化物,绝大部分在岩浆、伟晶、热液或变质作用中形成,也常见于砂矿中。④少数氧化物具单成因性,如铬铁矿属典型岩浆成因,只产于超基性、基性岩浆岩中。2)氢氧化物:低温表生作用产物,主要产于地表或近地表,由风化作用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