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2024浙教版七下科学 3.3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1)教学设计(表格式).doc
文件大小:857 KB
总页数:4 页
更新时间:2025-05-16
总字数:约3.68千字
文档摘要

浙教版七下科学§3.3物质的变化和性质(1)教学设计

课题

3.3物质的变化和性质(1)

……物质的变化、物质的性质

单元

学科

科学

年级

七下

教材分析

本课时为浙教版七下第三章第3节《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的第1课时,主要介绍物质的变化和物质的性质。

教材结合实际现象来体会物质的性质也物质的变化;通过学习,使学生能正确认识物质的性质分为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从而理解和掌握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进而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并加发区分。

本课时内容是后续学习的入门知识,因此必须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观察和分析等能力,为后续继续学习打下基础。

学习

目标

科学观念:知道物质的变化有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能说出区分两种变化的依据;知道物质的性质有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能说出区分两种性质的依据;

科学思维:通过区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学习分类的方法。

探究实践: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自体验物质变化的过程,从而理解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实质;通过分析一些常见物质的一些性质,使学生知道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分类依据。

态度责任:通过实验和观察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通过具体实例分析,激发学生探索物质变化的兴趣。

重点

理解物理变化中一定没有化学变化,化学变化可能有物理变化;

难点

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区别在于是否需要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设计意图

复习物态变化:

填写表格中相应内容:

导入:

自然界中,水的状态会发生变化,其中水分子的间隙发生了变化,而水分子本身没有变化。水分子保持了水的化学性质。

自然界中的物质都在不断发生变化,但物质的各种变化又各不相同,甚至有些变化难以觉察。

因此,研究物质的变化,需要我们细致地观察与分析。

一、物质的变化

1、物质的变化:

物质的变化可以划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1)物理变化:

在物质的变化中,有些变化不会产生新的物质,我们称为物理变化;

如物态变化,就是物理变化。

(2)化学变化:

有些变化会产生新的物质,我们称为化学变化。

如,蜡烛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等,属于化学变化。

化学变化又称化学反应。

探索活动:

1)取约2mL的酒精置于试管中,观察酒精的颜色和状态。闻一闻酒精的气味,如图3.3-1所示。

参考:酒精是无色透明的液体;闻起来有特殊的醇香气味;

2)将试管中的酒精倒入小烧杯中,分别用棉签蘸取酒精和水涂于手背,观察并记录现象。

参考:酒精涂在手背上,有一种凉凉的感觉,一会儿酒精便不见了;

水涂在手背上,没有明显感觉,也不会马上消失。

3)用点燃的火柴分别接触烧杯中的酒精和水,观察并记录现象。

参考:用点燃的火柴接触酒精,酒精便燃烧起来;

用点燃的火柴接触水,水不会燃烧。

4)问题讨论:

①在酒精所发生的变化中,哪个属于化学变化?哪个属于物理变化?

参考:酒精挥发是物理变化,其变化过程中酒精分子不变,酒精分子的间隙发生变化;酒精燃烧属于化学变化,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酒精分子发生了变化,变成二氧化碳分子和水分子。

②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在本质上有哪些不同?

参考: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有没有新的物质生成,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而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

3、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

(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而物理变化不会有新物质生成。

(2)化学变化的实质是构成物质分子的原子重新进行组合,形成新的分子的过程。

如,水电解时生成了新的物质:氢气和氧气,所以水电解是化学变化。

(3)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往往同时存在:

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一定同时发生化学变化;而发生物理变化,不一定同时发生化学变化。

视频1、物理变化视频2、化学变化

4、从微观角度解释物质的变化:

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仅仅分子间的间隔发生变化,而分子本身没有发生变化。

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被破坏,分子本身发生变化。

如,铁是由原子构成的,铁块铸成铁锅时只是形状发生变化;若铁块熔化成铁水,则原子间的空间发生变化,这两种变化中原子本身不变,即物质没有变化,属于物理变化;而铁锅生锈,则是化学变化,因为铁锈与铁不是同一种物质。

讨论交流:

说一说,下列图中各物质的变化主要属于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二、物质的性质

1、物质的性质:

自然界的变化丰富多彩,这是由于各种物质具有各自的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