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南州六月荔枝丹
教学目标:
1、掌握本文按照从主到次、由表及里的说明顺序,并了解其作用。
2、学习本文以说明为主,综合运用叙述、描写、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
3、学习借鉴引用及其他多种说明方法的综合运用。
4、领会本文语言的准确性。
教学重点:
1、理清文章的思路,训练学生快速概括内容要点
2、把握说明顺序,鉴赏表达技巧
教学难点:
品读赏析文本作为科学小品所具有的科学性、思想性、文学性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语
在生物的奇妙世界里,每一种植物都像是大自然精心打造的艺术品,而荔枝更是有着独特的生命密码。从种子萌芽到茁壮成长为挂满果实的大树,荔枝经历了怎样神奇的生命旅程?它的果实为何呈现这般色泽与形态,又蕴含着怎样的生物学智慧?今天我们就跟随贾祖璋先生在《南州六月荔枝丹》中的指引,去挖掘荔枝背后隐藏的科学真相,开启一场别样的生物探索之旅。
二、文体知识
1.作者简介
我国著名的科普作家。他创作了大量的科普作品。贾祖璋的科普作品大多以绚丽多彩的生物为写作对象,把丰富的科学知识、历史知识和文学知识融为一体,有着相当高的思想性、科学性和艺术性。科学专著:《鸟类研究》《普通鸟类》等收入中学课本:《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南州六月荔枝丹》均选自《生物学碎锦》。2.科学小品(文艺性说明文)。
2.科学小品:多用文艺性笔调介绍科学知识和阐述科学道理,使人获得科学知识的同时还能得到某种思想感情的陶冶和艺术上的享受的一种文体。特点:知识性、趣味性、通俗性。
三、题解
南州六月荔枝丹:①短短的七个字,包含了荔枝的生长地域、成熟的时间、以及鲜明的色泽,以这句话作为标题,能激发人丰富的联想;②并且它是引用明朝诗人陈辉《荔枝》中的一句诗,具有浓厚的文学气息,同文章的语言风格是一致的。
四、字词正音
褐(hè)色???红缯(zēng)??绡(xiāo)瓤(ráng)龟(jūn)裂?醴酪(lǐlào)绛囊(jiàngnáng)贮(zhù)藏??宠(chǒng)幸妃(fēi)??????粤(yuè)
襄(xiāng)??阙(què)下啖(dàn)?萌蘖(méngniè)??渣滓(zhāz?)
五、初读感悟
1、阅读课文,划分层次,理清思路。
第二课时
一、掌握本文说明方法
常见的有: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列数字、引用、下定义、分类别、作解释、列图表等。
1.举例子
来自现实的,如“广东产的‘三月红’和‘桂绿’等”;“海南岛和廉江有野生的荔枝林”;“一些稀奇的品种,如……‘龙牙’,……‘珍珠’。”等。
来自调查材料的,如“六十年代,广东调查得知,有鹅蛋荔和丁香大荔,重达四五十克”;
来自史籍和科学专著的,如“据记载,南越王尉佗曾向汉高祖进贡荔枝”;杨贵妃吃荔枝的事;“四川合江产的‘楠木叶’,《四川果树良种图谱》说它重十九克左右,《中国果树栽培学》则说大的重六十克”等。
2.打比方
直接比喻说明,如说明荔枝壳面形态时,说“荔枝壳表面有细小的块状裂片,好像龟甲”;“裂片中央有突起部分,有的尖锐如刺”;说明荔枝的果形时说“荔枝呈心脏形,卵圆形或圆形”;介绍优良的荔枝的种子时说“形状很小,有似丁香”;在说明荔枝外壳的色泽时说“把它比做‘绛囊’、‘红星’、‘珊瑚珠’,都很逼真”等。
引用古籍或诗文作喻,如“至于整株树以至成片的树林,那就成为‘飞焰欲横天’,‘红云几万重’的绚丽景色了”;“旧记载中还有一些稀奇的品种,如细长如指形的‘龙牙’、圆小如珠的‘珍珠’等”。
(作用:形象,使人易于理解生动,有文学情趣)
3.数字说明
在介绍荔枝的成熟期,果实的大小、重量,荔枝的贮藏,荔枝的花期、花序的主花朵数与结实数,我国栽培荔枝的历史,古籍中所载的荔枝的品种时,都运用了数字。
如:通常直径三四厘米,重十多克到二十多克。温度保持在1℃到5℃,可贮藏三十天左右。(作用:准确、客观、具体……)
4.下定义:
“荔枝壳表面……特称龟裂片。”、“两侧……有一条沟,叫做缝合线。”
(作用:确凿可信……既扩大了文章的知识内容,又增强了思想性,还增加了文学情趣。)
5.作比较:
??“优良的荔枝,种子发育不全,有似丁香。”
6.分类别:
?“广东有双季荔枝,……又有四季荔枝,……
二、引用的运用及作用
1.“壳如红缯,膜如紫绡,瓤肉莹白如冰雪,浆液甘酸如醴酪。”
按照荔枝形态特点和人们认识事物先外后内的顺序,连用“红缯、紫绡、冰雪、醴酪”四个比喻,写出荔枝外壳色彩的红艳,内膜质的轻柔,瓤肉的洁白,浆汁的香甜,引用来对荔枝的形态作总的说明,是多么充满诗情画意!另外,将鲜荔枝与荔枝干形成对比,造成悬念,引出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