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全国爱眼日国旗下的发言:守护心灵之窗,共筑光明未来
亲爱的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清晨的阳光洒在校园,当你们用眼睛捕捉这美好的一刻时,是否意识到,这双能看见绿树红花、能读懂知识文字的眼睛,是上天赐予我们最珍贵的礼物?正如诗人所说:“眼睛是灵魂的窗户,人的才智和意志可由此看出来。”而每年的6月6日,正是属于这扇“窗户”的节日——全国爱眼日。
回溯爱眼日的起源,1992年,天津医科大学眼科教授怀着对国人眼健康的深切关怀,首次向全国发出设立爱眼日的倡议。这一倡议如星星之火,迅速得到眼科学界和专家们的响应。1996年,国家卫生部、教育部等12个部委联合将爱眼日活动列为国家节日,从此,每年的6月6日,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眼健康的特殊日子。今天,我想和大家聊聊“爱眼护眼科学用眼,拥有明亮的眼睛”这个重要话题。
眼睛,是我们感知世界的第一扇门。透过这双眼睛,我们能领略四季变换的奇妙,能感受艺术作品的魅力,能在知识的海洋中畅快遨游。然而,如今越来越多的同学,正慢慢失去这扇“窗户”的清晰与明亮。走在校园里,随处可见戴着眼镜的同学,近视的低龄化趋势也愈发明显。这背后,是过度使用电子设备、不良读写习惯、缺乏户外活动等因素在作祟。有的同学觉得,近视不过是戴上眼镜的小事;甚至有人认为,戴眼镜是“有学问”的象征。但现实却给我们敲响警钟:近视不仅会在运动时带来不便,高度近视还可能引发视网膜脱落等严重并发症,更会在未来的专业选择、职业发展中设下重重限制。就像航海者失去了明亮的双眼,难以在广阔的海洋中找准方向。
那么,我们该如何守护这双珍贵的眼睛呢?让我们从日常生活的点滴做起,践行科学用眼的方法。
一、合理控制电子产品使用时间
在信息时代,手机、平板、电脑已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但它们也是伤害眼睛的“隐形杀手”。研究表明,长时间盯着电子屏幕,眼睛眨眼次数会减少,导致泪液分泌不足,容易引发干眼症。而且屏幕发出的蓝光,会对视网膜造成不可逆的损伤。
建议同学们严格控制使用时间:单次使用手机、平板不超过20分钟,使用电脑学习时,每30分钟休息5-10分钟。休息时,可以眺望远处的树木、建筑,让眼睛的睫状肌得到放松;也可以做做眼保健操,通过按摩穴位,促进眼部血液循环。同时,调整屏幕亮度,使其与环境光线相适应,避免过亮或过暗对眼睛造成刺激。
二、保持正确读写姿势
古人云:“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而良好的读写姿势,是“眼到”的基础。很多同学在看书、写字时,习惯趴在桌子上,或者距离书本过近,这会使眼睛长期处于紧张状态,导致视力下降。
正确的读写姿势应该是:身体坐正,胸离桌子一拳远,眼离书本一尺(约33厘米),手离笔尖一寸(约3厘米)。学校为大家配备的课桌椅,也是根据同学们的身高进行科学设计的。希望大家在日常学习中,时刻提醒自己保持正确姿势,养成良好习惯。
三、增加户外活动时间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大自然是眼睛最好的“治愈师”。充足的户外活动,不仅能让我们放松身心,更能有效预防近视。阳光照射可以促进视网膜分泌多巴胺,这种物质能够抑制眼轴增长,从而预防近视的发生。
建议同学们每天至少保证2小时的户外活动时间。课间十分钟,不要一直坐在教室里,走出教室,看看蓝天绿树;放学后,可以和小伙伴一起打打球、散散步;周末,和家人走进公园、爬山踏青。让眼睛在广阔的自然中,得到充分的放松和滋养。
四、注意用眼环境与卫生
适宜的用眼环境,对保护眼睛至关重要。无论是学习还是阅读,都要保证光线充足、均匀。避免在昏暗的灯光下或阳光直射的地方看书、写字;晚上使用台灯时,要选择光线柔和、无频闪的护眼灯,并同时打开房间的大灯,营造整体明亮的环境。
同时,要注意眼部卫生,不用脏手揉眼睛。手上携带大量细菌,揉眼睛时,这些细菌容易进入眼睛,引发结膜炎、角膜炎等眼部疾病。如果眼睛感到不适,可以使用干净的纸巾或湿巾轻轻擦拭,必要时及时就医。
同学们,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是我们探索世界的明灯。爱护眼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需要我们长期坚持的生活习惯。希望大家从今天开始,行动起来,科学用眼、合理护眼。让我们用明亮的眼睛,去发现生活中的美好,去追逐梦想的星辰大海,共同守护属于我们的“睛”彩世界!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