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实操文库
PAGE7/NUMPAGES7
知识题库-三月三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
1.农历三月三,在古代又被称为()
A.上元节
B.中元节
C.上巳节
D.下元节
答案:C
解析:农历三月三在古代被称为上巳节。上巳节历史悠久,在先秦时期就已存在。这一天,人们会举行祓禊等活动,到水边嬉戏沐浴,以祈福消灾。上元节是正月十五,有赏花灯、吃元宵等习俗;中元节是农历七月十五,俗称鬼节,有祭祀祖先等活动;下元节是十月十五,主要与祭祀神灵等相关。
2.三月三是多个民族的传统节日,以下哪个民族不过三月三?
A.壮族
B.汉族
C.满族
D.侗族
答案:C
解析:壮族的三月三非常隆重,是壮族的重大节日之一,这一天人们会举行对歌、抛绣球、碰彩蛋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汉族在古代也重视三月三,有上巳节的传统,虽然现代部分地区汉族对三月三的庆祝不如古代那么普遍,但仍有相关文化传承。侗族同样过三月三,会举办抢花炮、斗牛等活动。满族并没有将三月三作为传统节日进行特别庆祝。
3.壮族三月三的传统活动中,“歌圩”是什么?
A.一种美食
B.唱歌比赛的场所
C.传统舞蹈
D.祭祀仪式
答案:B
解析:在壮族三月三的传统活动里,“歌圩”是唱歌比赛的场所。每逢三月三,壮族男女老少会身着盛装汇聚到特定的地点,进行对歌活动。他们以歌传情、以歌会友,歌词内容丰富多样,包括天文地理、生产生活、爱情等诸多方面。歌圩不是一种美食;不是传统舞蹈,虽然对歌时可能伴有一些简单的肢体动作,但“歌圩”主要指唱歌的场所;也不是祭祀仪式,祭祀仪式在壮族三月三有另外的形式和流程。
4.三月三的起源与以下哪种文化现象关系密切?
A.佛教文化
B.道教文化
C.儒家文化
D.原始宗教信仰
答案:D
解析:三月三的起源与原始宗教信仰关系密切。在古代,人们认为自然界存在神灵,通过在三月三举行祓禊等活动,在水边洗涤身体,能够去除邪气、灾祸,这反映了人们对自然神灵的敬畏和通过仪式祈求福祉的原始宗教观念。佛教文化主要影响体现在寺庙活动、佛事等方面,与三月三起源关联不大;道教文化有其独特的节日和仪式体系,与三月三起源没有直接联系;儒家文化注重礼仪、道德规范等,也不是三月三起源的关键因素。
5.以下哪句诗与三月三相关?
A.“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B.“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C.“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
D.“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答案:C
解析:“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出自唐代杜甫的《丽人行》,生动描绘了三月三这一天,长安水边众多美女出游的热闹场景,展现了当时上巳节的风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描写的是清明节;“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描写的是重阳节;“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描写的是中秋节。
6.三月三期间,一些地方会制作特色美食,五色糯米饭是三月三的传统美食,它的颜色不包括以下哪种?
A.红色
B.黑色
C.白色
D.蓝色
答案:D
解析:五色糯米饭是三月三具有代表性的传统美食,其颜色包括红、黄、黑、白、紫。它是用天然植物染料将糯米染色后蒸制而成。红色通常由红蓝草等植物染色而成;黑色由枫叶等植物煮水浸泡糯米获得;黄色可由黄姜等植物汁液染色;白色为糯米原本颜色;紫色可由紫蓝草等染色。蓝色不是五色糯米饭的颜色。
7.三月三在广西被列为法定节假日,放假天数为()
A.1天
B.2天
C.3天
D.4天
答案:A
解析:三月三在广西被列为法定节假日,放假1天。这一举措旨在传承和弘扬广西地区的民族文化,让人们有时间参与到三月三丰富多彩的庆祝活动中,促进各民族文化交流与发展。
8.侗族在三月三有“花炮节”,花炮一般由什么制成?
A.竹子
B.金属
C.塑料
D.木头
答案:A
解析:侗族三月三“花炮节”的花炮一般由竹子制成。花炮通常用红绿布包扎,内装火药,点燃后将铁环冲上高空,人们会争抢落下的铁环。竹子轻便且具有一定强度,适合制作花炮的炮筒等部分。金属成本较高且制作复杂,一般不作为花炮主要制作材料;在传统花炮节中,过去没有塑料材料;木头相对较笨重,且在制作花炮的便利性和效果上不如竹子。
9.三月三的传统活动中,抛绣球是壮族青年男女表达爱意的方式,绣球内一般填充什么?
A.棉花
B.沙子
C.谷物
D.香料
答案:C
解析:壮族青年男女抛绣球表达爱意,绣球内一般填充谷物,如谷子、绿豆等。谷物寓意着丰收、富足,同时也象征着生命与繁衍。棉花过于柔软,抛投效果不佳;沙子质地粗糙,填充后可能影响绣球的圆润度和手感;香料虽然有香气,但并非传统绣球填充的主要物品,且香料成本相对较高,不适合大量用于填充绣球。
10.三月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