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实操文库
PAGE1/NUMPAGES7
知识题库-芒种节气的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
1.芒种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几个节气?
A.7
B.8
C.9
D.10
答案:D
解析:二十四节气依次为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芒种是夏季的第三个节气,在全年中排第10个。立春是第1个,立夏是第7个,小满是第9个。
2.芒种节气通常在每年公历的什么时候?
A.5月20日至22日
B.6月5日至7日
C.6月21日至23日
D.7月6日至8日
答案:B
解析:芒种一般在每年公历6月5日至7日交节,此时太阳到达黄经75°。芒种时节气温显著升高,雨量充沛,是一个反映农业物候现象的节气。5月20日至22日一般是小满节气,6月21日至23日多为夏至节气,7月6日至8日接近小暑节气。
3.芒种节气名称中“芒”和“种”分别代表什么含义?
A.“芒”指麦类等有芒作物,“种”指种子
B.“芒”指有芒的草,“种”指种植
C.“芒”指麦类等有芒作物,“种”指播种、种植
D.“芒”指光芒,“种”指种子
答案:C
解析:芒种名称中,“芒”指麦类等有芒作物,此时麦子等有芒作物已经成熟。“种”表示播种、种植,芒种时节也是晚稻等谷类作物播种的繁忙季节,故有“芒种芒种,连收带种”的说法,体现了这一节气既包含收获,又包含播种的双重农事活动特点。A选项中“种”理解为种子不准确;B选项“芒”指有芒的草说法错误;D选项对“芒”和“种”的解释均错误。
4.以下哪项不是芒种时节的气候特点?
A.气温升高
B.降雨增多
C.天气干燥
D.空气湿度增大
答案:C
解析:芒种时节,太阳直射点继续北移,气温显著升高,炎热的夏季正式到来。同时,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带来大量水汽,降雨明显增多,空气湿度增大,尤其是在南方地区,进入梅雨季节,常出现持续的阴雨天气。天气干燥不符合芒种时节的气候特征,此时降水充沛,空气较为湿润。
5.在芒种时节的农事活动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北方地区主要进行水稻插秧
B.南方地区收割小麦后种植晚稻
C.要做好农作物的灌溉工作,防止干旱
D.果园此时不需要特别管理
答案:C
解析:芒种时节气温高、蒸发量大,农作物生长迅速,对水分需求大,要做好农作物的灌溉工作,防止干旱影响作物生长。北方地区主要农作物是小麦等,水稻插秧一般在立夏前后的南方地区更为常见。南方地区小麦在芒种前基本已收割,芒种时主要是种植晚稻等作物,但不是收割小麦后马上种植晚稻,中间还有一些农事准备工作。果园在芒种时节也需要管理,如修剪树枝、防治病虫害、进行果园施肥等,以保证果树的生长和结果。
6.芒种有“芒种三候”的说法,以下属于“芒种三候”的是?
A.一候螳螂生;二候鹏始鸣;三候反舌无声
B.一候蝼蝈鸣;二候蚯蚓出;三候王瓜生
C.一候鸿雁来;二候玄鸟归;三候群鸟养羞
D.一候东风解冻;二候蛰虫始振;三候鱼陟负冰
答案:A
解析:芒种三候为“一候螳螂生;二候鹏始鸣;三候反舌无声”。在芒种时节,螳螂在上一年深秋产的卵因感受到阴气初生而破壳生出小螳螂;喜阴的伯劳鸟开始在枝头出现,并且感阴而鸣;能够学习其他鸟鸣叫的反舌鸟,却因感应到了阴气的出现而停止了鸣叫。“一候蝼蝈鸣;二候蚯蚓出;三候王瓜生”是立夏三候。“一候鸿雁来;二候玄鸟归;三候群鸟养羞”是白露三候。“一候东风解冻;二候蛰虫始振;三候鱼陟负冰”是立春三候。
7.以下哪句诗词与芒种节气相关?
A.“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B.“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C.“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D.“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答案:A
解析:“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出自赵师秀的《约客》,描绘了芒种时节,江南地区进入梅雨季节,雨水频繁,处处呈现出黄梅成熟、蛙声阵阵的景象,与芒种节气气候特点相符。“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描写的是盛夏荷花盛开的景象,一般在大暑等节气荷花盛开更为典型。“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描绘的是秋季枫叶经霜变红的景色。“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描写的是冬季雪景,将雪花比作梨花。
8.芒种时节,南方部分地区有煮青梅的习俗,其原因是什么?
A.青梅直接食用口感不佳,煮后更好吃
B.煮青梅是为了庆祝节日
C.青梅在芒种时节成熟,煮制后便于保存
D.煮青梅是一种祭祀仪式
答案:C
解析:芒种时节,正是青梅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