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奶芋圆奶茶饮品制作配方商业计划
一、项目概述
(一)项目名称
「豆香芋遇」植物基手作茶饮项目
(二)项目背景
随着植物基+零乳糖饮品需求爆发,豆奶以高蛋白(≥4g/100ml)、低GI(血糖指数≤55)的特性成为奶茶基底新宠;芋圆作为传统台式甜品,其Q弹口感与丰富碳水深受Z世代喜爱。当前市场痛点:①传统芋圆奶茶多使用植脂末/牛奶,乳糖不耐受人群受限;②豆奶饮品口感单一,缺乏食材搭配创新。本项目以「非转基因现磨豆奶×手工木薯芋圆×原叶茶底」为核心,打造0乳糖×高膳食纤维×场景适配的差异化产品,填补植物基手作茶饮市场空白。
(三)项目目标
短期(0-1年):在新一线城市开设10家标杆店,单店月均销量突破20000杯,会员复购率达45%
中期(2-3年):推出即饮装豆奶芋圆奶茶(PET瓶装),入驻10000+便利店,年营收突破3亿元
长期(5年):成为植物基芋圆茶饮领导品牌,建立大豆种植-芋圆手作-门店运营全产业链溯源体系
二、产品方案
(一)核心产品:经典豆奶芋圆奶茶
1.黄金配方(350ml标准杯)
原料分类
具体原料
规格/用量
核心价值
供应链标准
豆奶基底
东北非转基因大豆
180g(现磨250ml)
天然豆香,蛋白质≥4.5g/100ml
48小时内泡豆-研磨-煮制流程
芋圆体系
木薯淀粉+紫薯/南瓜
芋圆50g(三色混装)
Q弹口感,膳食纤维≥3g/杯
手工搓制,4小时内现煮现用
茶基底
铁观音+凤凰单丛拼配
7g(冷萃100ml)
茶香提鲜,茶多酚≥3.8%
福建核心产区春茶,4℃冷萃12小时
调味体系
椰花蜜+椰奶冻
椰花蜜15g+椰奶冻30g
低GI甜味(GI值≤50),层次口感
菲律宾椰花蜜,零卡椰奶冻
点睛配料
烤黄豆粉+椰丝
各5g(撒顶)
豆香强化+口感点缀
低温烘焙,4℃冷藏保存
2.标准化制作流程(7步手作工艺)
graphLR
A[泡豆研磨]--B[煮浆杀菌(100℃,10分钟)]
B--C[芋圆手作(紫薯/南瓜蒸熟→揉团→切粒→沸水煮3分钟)]
C--D[茶底冷萃(0-4℃,12小时,纱布过滤)]
D--E[分层装杯:先芋圆→倒豆奶→加茶底→铺椰奶冻]
E--F[淋椰花蜜+撒黄豆粉椰丝]
F--G[品控检测:豆奶固形物含量≥8%,芋圆弹性测试(硬度计≥70N)]
3.产品核心卖点
健康三重升级:
0乳糖:豆奶基底适配90%乳糖不耐受人群
高纤维:芋圆(木薯淀粉)+豆奶(大豆纤维)每杯含5g膳食纤维
低负担:椰花蜜替代蔗糖,热量较传统奶茶降低35%(单杯≤150kcal)
五感体验设计:
味觉:前调豆奶的绵密豆香→中调芋圆的Q弹清甜→尾调茶香的回甘,甜度控制在12Brix(黄金甜感区间)
触觉:芋圆咀嚼时的弹牙感(回弹率≥85%),杯身防滑设计贴合手掌
视觉:透明杯身呈现豆奶乳白+芋圆三色+茶底金黄的分层效果,申请外观专利杯型(渐变磨砂杯)
嗅觉:开杯即享豆奶的天然豆香与铁观音的兰花香融合
社交:杯身印摇出豆香提示语,拍照分享可解锁隐藏配料(如酒渍桂花芋圆)
(二)产品矩阵(覆盖全场景需求)
产品系列
代表产品
差异化亮点
价格带(元)
适配场景
经典款
三色芋圆豆奶奶茶
基础配方,性价比首选
18-22
日常通勤/学生党
加料款
麻薯波波豆奶芋圆茶
手作黄豆麻薯+黑糖珍珠
24-28
闺蜜聚会/网红打卡
季节限定
秋日栗子豆奶芋圆茶
加入栗子泥+焦糖碧根果
26-30
节日特供/秋冬暖饮
功能款
高蛋白豆奶芋圆奶盖
顶部添加植物蛋白奶盖+奇亚籽
32-36
运动后补给/代餐
家庭装
芋圆奶茶DIY套装
即溶豆奶粉+冻干芋圆+茶包
88/套
居家自制/送礼场景
三、市场分析
(一)目标市场定位
核心客群(75%):
18-35岁Z世代(学生/白领/健身爱好者),月均饮品消费≥15次,注重成分清洁+口感体验+拍照社交
乳糖不耐受人群(占比40%):拒绝传统奶茶,追求植物基替代方案
潜力客群(20%):
亲子家庭(家长为孩子选择健康饮品)
新中式养生人群(认可豆类+薯类食补理念)
场景定位:
校园周边:课间打卡(30分钟快取场景)
商业综合体:逛gai休息站(搭配轻食套餐)
健身中心:运动后补给(低卡高蛋白款)
(二)竞争格局分析
竞品类型
代表品牌
优势
痛点
本项目差异化机会
传统奶茶店
蜜雪冰城
低价走量
植脂末+高糖,健康度低
植物基+手工芋圆,